《跨媒介的审美现代性:石黑一雄三部小说与电影的关联》:
本书:
(三)沟口健二的影响
如前所述,梅森在1989年的研究中首次指出了沟口健二的电影对石黑一雄创作的影响,他认为《远山淡影》中浓重的鬼故事气氛与沟口健二的电影《雨月物语》有相似之处。①其实还有更早的电影学者注意到《雨月物语》与石黑作品在神秘氛围上的相似性。著名电影史学家贝瑟尔·怀特(Basil Wright)在谈到沟口的这部电影在当今文坛的影响力时说:“《雨月物语》就好像是一位读过《远山淡影》的人拍出的电影。读过石黑一雄小说的人会在电影里同样感受到,事情不是他们看上去的那个样子。也许还有其他多种现实同时存在着,它们要么与已知的现实互为镜像,要么与其截然相反。”②这位电影学者用调侃的评价为我们指出了石黑一雄深受这部电影影响的事实。年长石黑两辈的沟口健二自然没有机会读石黑的小说,但石黑一雄无疑是看过沟口健二的电影的,这点被一些研究者以不同方式反复地提到。③
然而,除了少数的电影学者意识到沟口对石黑的影响,大部分的文学批评却忽略了这一重要的联系。原因也许是因为主要关注文学层面的学者,由于相对缺少对这一时段现代日本电影的整体性认识,很容易因为局限于作者所经常提及的日本电影影响的个例,只看到石黑与黑泽明及小津安二郎的联系,而忽略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来源——沟口健二。在谈及日本有声时代以来的经典战后电影时,电影史上不可不提的三位人物便是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和黑泽明。沟口健二在日本现代电影史上声名显赫,他尤其受到西方电影研究者的青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沟口更是与小津、黑泽明共同成为日本电影在国际上打开知名度的三位电影巨匠。沟口健二其实是石黑一雄没有明说,但在熟悉那个语境的人看来无须言明的中心人物。在日本战后电影的范围里,既能代表经典的人文传统精神特点,又具有与《被掩埋的巨人》相似的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主题以及鬼故事元素,还与武士题材相融合——能完全满足这些被石黑一雄称为对《被掩埋的巨人》有影响的重要电影元素的,首当其冲的便是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
虽然作者没有特别地提到沟口健二,但学者们把石黑与沟口健二相联系却有充分的依据。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这些证据。第一,沟口健二的电影所涉猎的题材很广,但真正让他立足于世界电影大师之林的主要是他那些表现日本传统文化及悲剧题材的具有鲜明人文色彩的电影。而他的晚期战后作品,证明他是在同时期的所有日本电影导演中,最能展现日本传统人文精神的一位,被公认为“日本当代将传统文化、东方意蕴发挥得最为恰到好处的导演”,研究者认为“他将那种神秘又不忍接近的含蓄美拿捏得非常准确,恰如其分”①。自称钟爱战后日本的人文情怀电影的石黑一雄,不可能没有看过沟口健二的影片。但石黑却对此影响有意隐瞒,这不禁引人深思,作者的回避也许跟作者试图隐藏其创作意图有关。
第二,我们可以从《浮世画家》中的一个细节中发现石黑一雄对沟口健二影响的有意隐藏。石黑在这部小说中用了两个意味深长的角色之名,极为含蓄地向沟口健二和黑泽明两位电影人致敬。《浮世画家》中的“健二”(Kenji,同沟口健二的名Kenji)是第一人称叙述者小野(Ono)战死疆场的儿子。健二在文中几乎没有被叙述者正面地提及过,但读者却能从小野不经意的对话间了解到他对健二的难以触碰的深情和感伤。之所以难以触碰是因为健二恰是小野曾经深信的军国主义理想的牺牲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