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半:新时代外语教学与研究文集》: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部署,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我们外语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抓住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核心,将国家关于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落实至具体教学实践,推动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革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全面总结外语教育改革40年的经验
我们要积极正视新时代外语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鼓励广大学者加快步伐迈入学术研究的国际前沿,在国际学界发出中国声音;另一方面坚持扎根于中国外语教学研究实践,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外语教育取得的成就,组织专家团队围绕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客观分析当前外语教育的实际困难,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我们尤其要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在做好外国语言、外国文学、翻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同时,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3.不断深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新时代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多元人才需求成为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我们不能把外语仅仅看成是一种技能与载体,而要在夯实外语语言技能培养的基础之上,强化外语教学作为文化教学和跨文化教学的学科意识,引进文化和跨文化外语教学新视角,重视外语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促进外语专业教育的文化转向。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其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作为全国外语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组织,将充分发挥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的作用,组织专家力量围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展开精神宣传、内涵解读和专题培训,并尽快研制颁布英语、商务英语和翻译专业教学指南,引导各高校对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注重办学传统弘扬、学术底蕴积淀、区位优势发挥,制定相应的外语教育发展规划,构建特色鲜明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
4.大力推进外语本科专业内涵建设
课程建设是育人之根基。我们要坚持以“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指导,抓住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的机遇,“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不断强化外语专业内涵意识,推进课程改革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接轨。
加强核心课程建设。(1)课程设置不仅要体现课程的复合性,还要有综合素养模块,促进外语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双语知识建构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养成。(2)推广经典阅读课程。各校要结合实际,根据对学生学习时间和阅读速度的调查结果,确定进阶书目、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通过经典阅读加强人文素质培育。(3)注重分类指导。各地区高校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的侧重点,在教学中融入具有校本特色的内容。比如,外语类院校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外语专业能力和国际事务参与能力,理工类院校可增加“应用性、复合型”培养目标,师范类院校须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提出明确要求,财经类院校要培养学生“从事涉外财经相关工作”的能力。(4)创新教学方法。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发展为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们一方面要打造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等,另一方面要开发各类智能英语学习APP,整合教学资源,运用优质在线学习平台,实现对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我们要应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跨区域的教师教育发展和师生交流平台,积极促进东部优质资源向中西部流动,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5)提高国际化水平。全球化发展趋势对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外语教育更要推行国际化理念,多维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