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现代性的回响:中国现代陶艺评论
0.00     定价 ¥ 7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03968952
  • 作      者:
    林洁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林洁,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先后获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艺术管理研究、戏剧和美术评论。曾任杭州日报社记者、杭州泥儿陶瓷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原中国东方歌舞团)企划宣传部主任。出版专著《演艺企业商业模式研究:理论和个案》、评论集《精装散装》、主编艺术作品集《红颜忆梦》,发表论文、艺术评论数十篇,策划多项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性的回响:中国现代陶艺评论》是对海峡两岸十位有代表性的陶艺家所做的个案研究和评论。《现代性的回响:中国现代陶艺评论》以作品切入,描述陶艺家的风格特征及变化历程,解读艺术家创作的思想资源,评价作晶所包含的美学、社会学等意义,试图呈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处传统和现代、东方与谫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陶艺家,对于现代性的回应,以及审美现代性在艺术作品中的回响和表达;也试图由点到面,进而勾勒出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主要样貌,探寻从艺术创造到文化更新的发展之路。
展开
精彩书评
  ★说陶艺是“中国”的艺术,也不为过。中国文化懂得借自然之力、与自然配合之道。中国画一笔下去并非结果,要给自然留出余地,待墨色在纸的缝隙中游走、定格;得天赐之绝妙。山火能把土地冶化成一块陶。陶艺家将意图托付给自然物质,借助火改变物质的能量,期待奇迹的出现。这本书集中讨论了十位当代陶艺家的工作,具有特殊意义。这些携带有传统基因的陶艺家,如何处理并将这一古老且成熟的艺术带入当代?在人类思想与生存双重危机的今天,中国文化中敬畏自然的价值观,其利弊该如何重新判断、如何用好?这无疑是不容忽视的课题。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家·徐冰
  
  ★该书以10位陶艺家对陶瓷传统的理解与面对现代陶艺冲击的响应,表现出当今大陆陶艺界直面陶瓷艺术在现代发展的态度,陶艺现代性是进行式,两岸皆然,欣见该书的出版,为现代陶艺发展提出掷地有声的剖析。
  ——台湾莺歌陶瓷博物馆馆长·吴秀慈
展开
目录
前言
形质神的熔鬲虫——王修功的釉彩幻象
基于从唐三彩和唐代长沙窑、国画、西方抽象艺术中汲取的营养,王修功创造了一种独到的以彩釉色块构成为样貌的陶瓷绘画样式,实现彩釉色块的交融转化和彩釉表面的质感变幻,瓷釉流动混融,气象深沉浑厚,从传统中开创了新的局面
台湾陶瓷工业拓荒者
形、质、神的熔融

抽象·意象·无象——朱乐耕风格研究
朱乐耕的艺术风格,从学习中国传统工艺入手,后于西方现代艺术中受到启迪和影响,经历了具象求变——借鉴西方抽象艺术——表达东方意象——追求无象之境的不断蜕变。他的作品既具鲜明的现代性,又有相当突出的本土性,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链接、转折以及进一步发展
具象求变
抽象之风
意象之趣
无象之境

从媒介到材料:林振龙的陶瓷物语
林振龙创作的第一阶段,受20世纪90年代台湾前卫陶兴起的影响,以陶艺作为表达自身观念的媒介,对社会议题发声;第二阶段,在工作室独立进行从试验到烧制的全过程,以泥、釉和火呈现造型、肌理和釉彩的新视觉。陶艺是他的创造物,工作室是他安放和实践人生意义的场所
90年代前卫陶
造型、肌理和釉彩
工作室陶艺
……
生命的真性:高峰的瓷上吟咏
技艺和观念的平衡——陆斌的陶艺实验
双生——吕品昌的艺术观念和实践
肌理·生理·心理——高振宇的泥恋三部曲
承继与出新:胡小军的陶瓷绘画Ⅲ
华夏器韵:熊开波的时空织体
观念、感性与技术:耿雪的跨媒介艺术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