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一场“中二”的冒险——《刺杀小说家》创作实录
0.00     定价 ¥ 19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32178780
  • 作      者:
    电影《刺杀小说家》剧组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路阳,中国电影导演和编剧,200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10年的导演处女作《盲人电影院》入围第1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并获得最受观众欢迎大奖,以及第28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2012年电影《房车奇遇》入围当年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之窗单元。2014年推出明代背景的写实动作片《绣春刀》,获得2015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奖年度青年导演奖。

电影《刺杀小说家》剧组。

张雄,《南方人物周刊》《人物》前主笔,为本书采访、撰文。

李政坷,单读设计师,负责本书的图片统筹、书籍装帧。


展开
内容介绍

由路阳执导的电影《刺杀小说家》改编自双雪涛同名小说,在业界首次启用了全华班特效团队,全片制作历时五年。《一场“中二”的冒险——<刺杀小说家>创作实录》是单读书系和电影《刺杀小说家》主创团队合作推出的出版物,国内首部原创电影书——资深记者采访、撰稿,专业设计师和电影主创团队共同选图、设计,全景式呈现了一部国内*特效电影的制作全程。

本书整体由文字和图片素材两部分有机构成。文字深入到整个拍摄制作过程的细节,包括特效制作的难点、演员和技术人员融入其中的思考;图片总量达五百余幅,呈现了大量视觉细节,补充了文字有限的示意功能,同时也是珍贵的幕后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导演自述(节选)

 

缘起:英雄是孤独的,独自完成冒险

 

2016年3月,华策的制片人万娟给我发了两篇小说,一篇是《翅鬼》,一篇是《刺杀小说家》 ,说你看完之后聊一下。那时我正在做《绣春刀2》的筹备,最后一个月工作特别多。等万娟再问我时,我们已经约了在公司见面,一个阳光挺好的下午。她问,你看了吗?我说,还没,很不好意思。她说,你现在就看。她在旁边喝茶,我用手机看《刺杀小说家》。小说不长,看完我当场就说,我想拍这个故事。

我觉得我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什么,他为什么一定要写出来,经历过什么样的心境、有什么样的遭遇。在那个小说里,他用一个小说家和一个失孤的父亲,其实是一组互为镜像的人物,来表达双雪涛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那种顽强抗争、特别愤怒、不被认可但还在努力的能量,特别打动我。为了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做出任何努力,我都是相信的。

小说里还有很多我们同时代流行文化的符号,用得很巧妙,很动人。比如久藏、千兵卫的名字,都来自日本,我很熟悉它们。后来我也在思考,电影如何把这些气息尽量地继承下来,让观众体会到。

我开始跟万娟打听这个作者,单纯地想认识他,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有很接近的体验。2010年前后,我从学校毕业之后,又等了很长时间才开始进入这个行业。那时不像现在有很多新导演计划,对新导演有这样的宽容度,电影市场还不像2011年、2012年之后突然间有快速的爆炸式的增长,在面对新的创作者时,大家都是审慎甚至怀疑的。

所以我们其实面对过很多跟双雪涛相似的困境。雪涛原来是银行职员,他得下多大的决心,放弃这份稳定的工作,开始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事业。它是否可以用来养活自己和家庭,是否可以成为一生的职业,都不知道。但他毅然决然地做了,这种力量就在他的小说里面,我完全能够理解。我特别希望由我来拍,不想把它让给任何人,想把它占为己有。

后来见到雪涛,我就像个粉丝一样向他去印证很多细节。我说,这个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因为你有这样的想法?这个地方的出处是不是来自那儿?我们很开心地聊了很多。我发觉,起码在这篇小说里面,我们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能够瞬间互相了解,能够明白对方在讲什么、想要的是什么。

当时我想,如何能够尽量不损伤小说的主旨和精神内核,把它传递给更多的人?虽然有点无奈,但电影的观众确实远远多于读书的人,这是一个有力量的、值得大家去了解的故事,我希望把它里面关于人特别基本的信念和希望的部分传递出去。

故事的精神内核,说到底是关于一个人是否秉承一种信仰。当全世界都不认为你的信仰是正确的,你是不是还要坚持它,是不是坚定地认为只要持守住它,就能够做出某种改变?哪怕没有改变,我也付出了努力,而不是放弃对自己来说有价值的东西。电影是集体性的创作,小说家往往是一个人,没有任何人给他支撑,他要独自完成作品,这也是我觉得文学特别伟大的地方。

其实我也有类似的体验。在一部电影拍出来之前,你无法验证它。前面想得再多,也不可能知道观众喜不喜欢、能不能理解。电影需要冒险。我跟雪涛聊到这个问题,他有一种作家的谦逊,他说写作的成本很低,不像拍电影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去完成一个庞大的工程,而在把它拿到电影院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个投入是不是能够收回来,它带有一种冒险和探索性。但是我跟雪涛说,电影和写作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有一些话不吐不快。

我喜欢这个故事里关于英雄的部分。英雄是孤独的,他没有任何人的支撑,独自完成冒险。我之前拍的电影都有类似的命题,关于个体和集体、个体和体制,人如何考虑自己在这个系统里面的位置,如何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怎么面对这个世界。它一定会有某种反抗意味。但在《刺杀小说家》里,他反抗的东西更为强大,可能是命运或者某种神力,是凡人无法挑战的东西,无论肉体还是精神上,这需要更强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这可能是最近十年我一直在讲的故事的主题。


展开
目录

导演 路阳:电影应该有冒险精神

001 缘起:英雄是孤独的,独自完成冒险

003 立意:葆有“中二”精神

007 故事大纲:电影要把小说通俗化

009 选景:在现实中创造非现实感

015 剧本:讲一个东方故事

016 美术:搭建异世界

022 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拍电影

024 选角:演员的组合和说服力

026 寻找赤发鬼

028 分镜:把调度拆解成戏

040 动作设计:给观众看没看过的东西

042 手艺是一种感觉

044 提前演练

 

2 编剧 路阳、禹扬:人物得站到地上才有劲

047 主旨:到达观众比手段高级更重要

048 设定:建立一个离我们很近的英雄世界

050 角色:孤独的人互相支撑

052 动机:赤发鬼想要什么

055 人物关系:互为拯救者

057 我喜欢的一场戏被剪掉了

058 凡人的抗争、信念与希望

 

3 摄影指导 韩淇名:量化一切可以量化的

061 虚拟拍摄:标准、门槛和想象力

063 技术的运用,牵一发而动全身

064 灯光:光是非常重要的叙事手段

066 一定要看动画片

067 计算观众的心理

068 平衡商业与艺术

 

4 美术指导 李淼:寻找来自东方的细节

071 电影不是聊出来的

072 风格:东方气质的哥特感

074 图纸、模型:一座“愤怒的山”

080 形制、服饰:人类科技发展还是太慢了

080 布景:在设计中找到支点

094 道具:把吉祥的东西妖魔化

 

5 造型指导 梁婷婷:挖掘人物的外在和内心

113 前期介入,挖掘力度更大

114 化妆、服装都是细节

132 整体审美是中国的

 

6 视效指导 徐建:让数字角色去演戏

141 电影工业化:这是我的奥运会

142 红甲、黑甲:创造细节就创造了生命

146 赤发鬼:我对他的情感最深

150 毛孔是世界级难题

153 找到本土的视觉习惯

 

7 赤发鬼扮演者 杨轶:需要强烈的信念感

 

8 动作导演 曹华:越写实的动作越难设计

161 每个动作都要有合理性

165 武行没有百分百的安全

168 调度最难的决战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