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达留心观察生活,文字功力较好,作品有丰富的民风民俗信息量,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家乡甲子的人物、事件、民风民俗等,实在难能可贵。其中几篇文章使我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蔡运桂 原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文学评论家
故乡山水的温润、绵长、思念,永远是公安作家心灵中的另一处柔软。晓达的文字亲切而朴素流畅,对家乡甲子镇的回顾细腻、深沉而厚重。更加难得的是晓达对事物观察的细致与准确,这是成为一个优秀作家的必要前提。
——张策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
广东地域文化几大板块中,潮汕最重传统,又似有斯文之外原始蛮力。所谓“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或可做正反解,令人浮想蹁跹。李晓达文透着如此文化气息、甲子小镇乡愁,令我对这位80后作者刮目相看:海风湿润惆怅中藏着忧伤,灵动文字中含着诗意与思索。
——江冰 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著名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
“上学路上,盯着铁匠打铁可以看上半天”——这样一个有几分“痴气”的孩子,长大了要么就成为发明家,要么就成为文学家。李晓达显然成为了后者。而这本《甲子甲子》无疑是一部不可多见的潮汕民俗的风情录,一部独一无二的少年成长的心灵史。它属于李晓达,属于这个急剧变迁的时代,属于乡土中国,更是一份让所有读者都会突然心头一热的“记得住的乡愁”。
——袁瑰秋 广东公安作家协会秘书长
《甲子甲子》一书为散文及小说合集。其中,散文部分主要为对粤东潮汕尤其是三甲地区(汕尾市陆丰市甲子、甲东、甲西三镇)风土人情、民俗传统等的描述,对包括家族史在内的乡土故人故事的记载,尤其是1980年代以来故乡街市上民俗传统及其变迁的记录;小说部分主要为对一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粤东潮汕尤其是三甲地区的地方传统的描写,重点关注传统风俗及旧日人物事,以此反映和记载传统潮汕文化中以往的乡人、乡土和乡情
序 蔡运桂 / 001
醉是温润故乡情(序二) 张 策 / 008
上学记 / 001
坟 / 011
姨妈与幻想诗 / 015
姨妈们的“福建话” / 019
医生 / 027
妇女 / 033
蓝蓝的天 / 039
摩托车 / 046
围炉 / 051
猫 / 055
狗 / 061
昆虫 / 066
扮景 / 072
以前的风颱 / 082
柴火 / 087
士兵 / 092
夏日瓜果与纳凉 / 099
隔离的春节 / 104
疫期忆食 / 109
食不厌精 / 115
公园球事 / 121
小巷 / 128
老屋记事 / 133
清明时节 / 138
葬礼 / 141
在内湖 / 148
中秋灯笼 / 153
与电影有关的回忆 / 158
考试 / 163
糖糕饼 / 168
擎天石下一园丁 / 172
叩问舅父 / 178
英歌林冲 / 184
甲子·晓达 ——代跋 李丹丹 / 205
后 记 / 213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