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研究(第八辑)》:
1947年初,受白色恐怖的影响,经理黄洛峰决定重庆三联向海外发展,在香港设立机构。于是派倪子明、汪静波去香港办读书出版社分社。同时,生活书店和新知书店亦在香港建立了机构。1948年2月12日,国民党上海执行委员会发出“藉共匪宣传机构名义”查封生活、读书、新知三店的密令。这样,三店不得不紧急应变,决定同时撤离,并宣告读者迁往香港。
三家书店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在业务上互相帮助,在人员上互相支持。读书生活出版社刚成立时,缺少有经验的员工,生活书店便调几个人过去,给予支持。对外则联合作战,同时,为了保护同志,三家也是一致行动。在著名的沧白堂事件中,三联同人积极参加并发挥作用。每晚,除留少数人在店内留守外,其余的人提早到会场去,站在讲演台周围,既是基本听众,也做保卫工作。三联同人们和新出版业的部分青年,同社会大学、育才学校的师生一起,在讲演台周围围成几层人墙,不让坏人接近我党代表和民主党派领导人,在散场时保护他们通过拥挤的人群安全退场。
校场口血案中三联的员工同样发挥了作用。1946年2月10日晨参加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进大会会场,重庆三联、新出版业联合总处的红旗排在会场的前列,社会大学、新华日报、中国经济建设协会等各执旗帜,进入会场,23个团体的队伍和其他庆功的人流,向校场口汇集。大会主席团李公朴、章乃器、黄洛峰、闫宝航、施复亮、李德全、马寅初、史良、刘清扬等,政协代表沈钧儒、郭沫若、梁漱溟、罗隆基等先后到达。整个校场口旗帜飘扬,山城人民为之欢呼。
李公朴刚要讲话,却被特务、打手包围,拳打脚踢,从台上一直推到台下,头部遭铁尺猛击,当即血流如注。郭沫若、马寅初急切上前护李,并大喊“请勿打人”,郭、马亦遭毒打。郭沫若左额被打肿,胸部被踢伤,眼镜被打落在地上。马寅初被打致伤,连外衣也被特务撕去抢走。施复亮被几个特务拖打得遍体鳞伤,适逢重庆市参议会议长胡子昂车到,把他救走。年近七旬的沈钧儒老人也被包围,重庆三联的一批青年和早有安排的一批工人,紧紧贴身保护沈老,阻挡了特务的拳打脚踢。其他政协代表和主席团成员,都被健壮青年分批围护,含恨退离会场。
更早在1944年的一个夏天,特务来到读书出版社的宿舍,找到老板黄洛峰,要他交出马以光(马仲扬)。这时马以光就站在黄洛峰身旁,特务不认识,还一再问老板,黄洛峰机智地说姓马的早就离开了,不干了。并使眼色让马离开。马装作送书的工人去到读书门市部,特务也来到门市部询问,马再一次从特务面前走过,到新知书店的门市部以看书为掩护,暗中观察对门的读书出版社门市部的情况。是读书和新知的员工联手保护了同志,战胜了愚蠢的敌人。
1948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特别是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之后,全国解放在望。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由部分合作走向彻底合并。在中共港澳工委文委领导下,经胡绳、邵荃麟和黄洛峰、徐伯昕、沈静芷反复酝酿、讨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于1948年10月26日在香港正式成立,彻底合并任务宣告完成,三联书店从此走向新的辉煌!三家书店之所以能够彻底合并,成为国统区革命出版的中坚,因为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又有长期合作的基础,而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书店,是南方局和周恩来同志长期扶持、帮助、教育的结果。
1935年党中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号召,之后,三家书店自觉地配合当时蓬勃兴起的救亡运动,在出版的书刊上,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救国,在政治上跟着党走,这是在党领导影响下的一个开端。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冬,党在武汉公开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这时新知书店接受党的任务,用“中国出版社”的名义,翻印延安出版的书刊,读书出版社总经售在武汉出版的党刊《群众》周刊(其后改由生活书店总经售),为党做了一些出版发行工作。
1940年周恩来同志在百忙中召集三家书店负责人开会,亲自给予指示,要三家书店合作到延安、太行开办华北书店,并由党拨给华北书店一些流动资金,这就是三店联营的开始。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三家书店,重庆以外的分支店统统被封门或勒令停业,有的地方还抓了人,三店损失很重大。在这个严重关头,南方局对如何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及时给三家书店很多指示,三店才能分散一些力量去做买卖,很快把人疏散到香港等地向海外发展。抗战胜利后,又是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才能到山东、东北解放区设店和经营贸易,业务又才重新活跃起来。
在抗战当中和抗战胜利以后,党在白区和解放区(除上述外还有苏北、华北)先后几次拨给三店流动资金,是三店在经济上能够支撑下去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总之,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和支持,三店是不能生存下去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