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发展经济学思想研究:1949-2019
0.00     定价 ¥ 19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171243
  • 作      者:
    张其仔 江飞涛 吴利学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其仔 连续在社科文献出版《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成为了中国产业竞争力领域的权威文献,在相关学术论文的引用率很高。连续组织撰写完成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历年的《产业蓝皮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理论研究的突破,一是从产业角度论证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达峰的可行性,并评估了不同时期达峰的产业和经济影响;二是提出了基于能力的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选择的方法问题,揭示了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与产业结构的关系。2019年的《产业蓝皮书》,从全球化、创新能力、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构建新经济指标体系,测算47国2015~2017年的新经济发展水平。报告认为,中国新经济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在全球处于第二方阵。同时,报告认为,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是:传统的优势有所弱化,新的优势正在形成和聚集。在全球处于新的产业和技术变革的时代,提升新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份额,是引领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力量。中国在推进新经济发展、新技术革命的过程中,要采取立体式多维战略,不能搞单兵突进。
江飞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工业经济指数与工业运行实验室首席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省部级项目多项。研究方向:产能过剩、产业政策、钢铁产业经济。
吴利学,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宏观经济、能源效率等领域研究工作,参与或主持多项国际合作、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数十项,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曾讲授“产业组织理论”和“生产率分析”等课程。
展开
内容介绍
发展经济学这个学科,既是最老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很新的经济学分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其知识的本土化过程或知识的原创性水平也相应地有所提高,这为发展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素材。但目前,针对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的原创性究竟如何、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在世界上处于何种地位,并无系统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为的发展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本书在总结中国经验基础上,将中国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本书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总结概括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经济学演进特征;余下七个部分是专题,包含经济增长、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社会公平、国际经济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内容。
展开
目录
总论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引入、传播与发展

第一篇经济增长与发展战略
第一章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研究
第二章新中国工业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研究
第三章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研究
第四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

第二篇发展中的宏观调控
第五章宏观调控定义、目标与研究范式
第六章探索时期的宏观调控实践与理论探讨
第七章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时期的宏观调控实践与理论探讨
第八章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时期的宏观调控实践与理论探讨

第三篇产业发展理论
第九章产业结构理论:部门经济、产业结构与工业化理论
第十章产业政策理论
第十一章产业组织理论
第十二章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工业发展理论

第四篇区域发展理论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变
第十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第十五章区域关系研究
第十六章城市发展研究
第十七章区域经济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五篇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理论
第十八章改革开放前的调剂余缺论
第十九章改革开放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第二十章参与全球化产业分工研究
第二十一章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研究
第二十二章研究展望

第六篇收入分配与反贫困理论
第二十三章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收入分配方式调整
第二十四章收入差距的演变研究
第二十五章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供给和均等化诉求
第二十六章反贫困实践、市场化机制与政策减贫效应
第二十七章代际间流动特征与代际收入流动影响因素

第七篇经济体制改革理论
第二十八章改革开放前
第二十九章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时期
第三十章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时期
第三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
第三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时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