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能值理论综述
2.1 国外能值理论综述
2.2 国内能值理论综述
第3章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3.1 经济学理论基础
3.2 环境正义论
3.3 生态资本理论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5 资源环境价值理论
3.6 生态学原理
3.7 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
第4章 草原生态补奖的实践
4.1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4.2 退牧还草工程
4.3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第5章 草原生态补偿的综合效益分析
5.1 生态效益
5.2 经济社会效益
5.3 综合效益
第6章 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6.1 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收入的影响机理
6.2 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收入影响的模型构建
6.3 模型的应用
第7章 草原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7.1 草原生态系统发展概况
7.2 草原生态系统能值流图
7.3 草原生态系统能值指标测算
7.4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前后能值指标对比分析
第8章 草原生态补奖支付体系的理论构建
8.1 草原生态补奖标准重构原则
8.2 草原生态补奖标准重构的理论依据
8.3 草原生态补奖标准重构的基本思路
8.4 能值拓展模型的构建
第9章 我国草原生态补奖资金分配的实证测算
9.1 数据来源
9.2 草原生态外溢价值测算
9.3 草原生态补奖支付体系重构
9.4 与现行草原生态补奖支付标准的比较
第10章 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奖资金分配的实证研究
10.1 数据来源
10.2 草原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10.3 草原生态稀缺价值计算
10.4 草原生态自身消费价值计算
10.5 草原生态外溢价值及草原生态补奖资金分配
第11章 结论与展望
11.1 结论
11.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