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缬集》:
从技术上来看,提花罗的织造工艺是比较复杂的。生产条件也比较苛刻。地纹一般采用四绞大孔,四梭一个循环,花纹用平织显花,两梭一个循环。花纹为虚实两种菱纹。马王堆出土实物中成幅的有十余件,幅宽36cm~51cm不等。虚实花纹外廓相同,内部结构却繁简不一。可分为两种,以编号354—1和354—2稍复杂,其余较简单。通幅横向可排下实线菱纹11个~14个,虚线菱纹11个~13个,每个菱纹长5cm,宽2cm左右,以标本340 —18为例,一个花纹循环有经丝332根,纬丝204根。经丝中,地经、纠经(起绞的经丝)各占一半,即均为116根,二者相间排列。地经81根,是对称的(在实纹处),需41个提升动作,其余81根,为非对称性的动作,共需116个单独提升运动来控制。而纠经可由纠综统一控制。丝中半数为纠经动作,可由踏杆控制,另外116根因图案上下对称,可编成58个动作。对于这样复杂的动作,看来必须提花综束的装置与纠综相配合,也许需要二人协同操作才能织制,而且由于开口时纠经的摩擦起毛,经丝的排列宽必须放大,才能便于提升开口,又由于受到较大的张力,织机须在很大的湿度(95% RH)下工作。采用所谓的湿织法,才能获得结构紧密、孔眼清晰的成品。这对于织工来说,可能要在阴冷潮湿的地窖来生产,长年累月易患种种疾病,特别是关节炎职业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