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内功理法释要
练习太极拳必须要内外兼修、融阴阳为一体。欲求太极内功,必须先掌握符合太极拳原理的练习方法。内功理法是培养神意气的必由之路,所以传统太极拳的行拳走架既讲究身形手势,更注重内功理法。二者绝然不可分割。
有很多学练太极拳者因循一种不正确的习拳方式,即先学套路,待套路熟练之后再探研理法,孰不知恰是在如此反复习练毫无理法的空拳架过程中,身形手势已经认同了僵滞有力的错误运动方式,待到想要探究理法时,这种含有僵滞之劲的运动方式已然积习成弊,铸成了很难排除的障碍,以至于日后虽长期盘拳,内劲却总也不能运化,更无法企及豁然贯通的境界。
先师传留下来的正确教拳方式是从一开始就讲明拳架理法,注重以理法引导身形手势的正确运行。拳架之理法对各个部位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遵照先辈传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循序而进,才能尽快地步人正轨以求深造。
杨式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要求每招每式中都要有术,术又必须由招式通出。招与术互相依存而相辅相成。不可以先练招后学术,亦不可先学术而后练招。初学时外形招式通过模仿会先掌握,而内功理法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不易得其要领。因为在初学阶段神意气不听人的意识调遣,招与术的融通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学者首先要注重在理法上悉心研究。
拳架中每招每式的演练都要做到拳论所说的“意在先”,自始至终都是以意念引导形体的运行,绝无片刻只在走“空架子”。譬如当“起势”尚未抬手之际,而由静极而生动的起势意念早已开始在周身酝酿,使各部位的内功理法依序到位。
当拳架练习进人中级阶段后,理法颇为繁多,每种招式都有一种固定的理法,此式与彼式间的理法又能相互变换和衍生。当进入较高层次后,理法的互蕴互变是自然产生的,无须大脑思考。先师曾讲,在演练拳架时,招与术相互配合到能随心所欲时,会自然演变出现一种奥妙。全体透空、无我无为之境界是从培养手与腕的柔软开始的,一举一动要完全依赖拳架理法的引导,而后方能逐步进入松散通空的阶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