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全国第一个完全由地方政府投资的机场,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用机场,总投资规模达69亿元。机场占地5.2 平方公里,设计年飞行量10万架次,年客运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万~60万吨。规划停机体60万平方米,拥有40多个机位,已停机体30万平方米,拥有近机位17个,远机位4个。候机楼建筑面积9.2 万平方米,设有综合大厅、候机厅和观景厅,到港与出港旅客分流。楼前广场停车面积20万平方米,停车位约5000个。跑道为4000米×60米,是中国最长的跑道。机场设备引进美国和瑞典的计算控制大屏幕航班显示及引导系统、设备控制及管理计算机系统、旅客服务电子计算机系统、行李自动分检系统,是中国当时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机场。
1991年,珠海机场立项之初,当时国家计委批准的建设资金不过2亿元,本计划把位于珠海西区的一座小型军用机场改造成民用机场。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受长官意志的主导和控制,一切都向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
候机楼原本设计仅为2.5 万平方米,但施工过程中又从3万平方米扩到5万平方米,再到6万平方米,再到8万平方米,到最后竣工时,候机楼达到9.1 6万平方米,达到原计划近乎4倍。机场跑道原设计是3000米,后改成3600米,最后达到了4000米。民航跑道一般就是3200米,如果波音747这样大型的客机,3400米就足可以了。原计划只建国内候机楼,待将来客流量增加,有开通国际航线的必要时,再建国际候机楼不迟。但几个亿砸进去以后,国际候机楼就一步到位了。不仅如此,珠海市政府还曾计划建设机场二期工程,修第二条跑道和第二座候机楼。
而这些改动,都未及时向国家主管部门报告,也未经专家论证。至建成通航时,珠海市上报国家计委的建设资金已膨胀至27亿元,且仅是候机楼、跑道等机场本体的费用。若将医院、消防、航管楼等附属设施及附属企业计算在内,实际开支高达37亿元。为此,珠海机场建设项目遭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的严厉批评,盛怒之下,朱镕基甚至发誓说以后绝不再踏入珠海市半步。后来,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向国务院作了检讨。
展开
——美国企业家 H·格瑞斯特
在未来十年内,我们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执行。
——微软公司主席 比尔·盖茨
制定正确的战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战略的执行。
——联想集团总裁 兼CEO 杨元庆
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
——日本软银公司董事长孙正义
如果你希望将挑战性目标变为现实,就必须依靠执行力。
——沃尔玛公司总裁 罗伯森·沃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