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清末民初近代阶级观念的生成
第一节 “阶级”的概念变迁
一、中国古代典籍中的“阶级”
二、清末民初近代阶级概念的译介
第二节 近代阶级观念之初期传播
一、“均贫富”“去阶级”:对社会主义的认知
二、传统的再审视:中国是否为阶级社会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中的“阶级”与阶级观念
一、阶级批判的延伸:从政治文化及于社会经济
二、断裂中的延续:新旧文明过渡中的阶级观念
小结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后期阶级斗争观念的凸显
第一节 思想界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认知
一、陈独秀等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接受
二、研究系对中共阶级观念的挑战
三、国民党阶级观念的发展
第二节 “劳工神圣”与五四后阶级观念的凸显
一、自觉与觉他:启蒙者的立场
二、劳工调查、五一纪念与阶级观念的传播
三、“劳工神圣”话语与劳工阶级的觉醒
第三节 阶级观念与革命知识分子阶级认同的转变
一、革命知识分子的阶级身份认同
二、学生群体对阶级观念的接受
小结
第三章 师其意则难去其法:国民革命与阶级斗争
第一节 合作与竞争:阶级观念与国民党人的理论自觉
一、方法与理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二、对内: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观
三、对外:国民党人的民族国际论
第二节 阶级与革命:国、共、青三党阶级观念的互竞
一、阶级观念与三党的哲学基础构建
二、阶级观念与三党革命主张的交织与区分
三、阶级观念与三党对中国现状的基本认知
第三节 “国民革命”中的“多阶级合作”和“阶级斗争”
一、“国民革命”的阶级意涵
二、共产党人阶级斗争论述的凸显
三、两场围绕阶级斗争的论争
小结
第四章 因相近而区分:国共合作期间两党的阶级分析
第一节 国共合作与阶级“语义丛”
一、汉语中以阶级观念为核心的“语义丛”的使用
二、以阶级观念为核心的“语义丛”在国民革命中的接受
第二节 国共两党对国民革命的阶级分析
一、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阶级分析
二、“三民主义的国民革命”与阶级分析
第三节 国共两党对彼此政党阶级属性的分析
一、共产党对国民党阶级属性的分析
二、国民党对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分析
小结
第五章 “清其人尤须清其法”:“清党”语境下的阶级观念
第一节 阶级观念与国民党之思想“清党”
一、“清其人尤须清其法”:国民党的思想“清党”
二、“统一党的理论”:国民党清除阶级理论之用意
第二节 国民党清除阶级理论的反响
一、国民党内:“中国国民党所代表的是什么?”
二、国民党外:“国民党之路由苏俄而趋向意大利也”
第三节 “清党”语境下中共阶级观念的变化
一、对国民党等反“阶级革命”者“法西斯”形象的构建
二、对“布尔什维克化”的刻意追求与阶级观念的“左”倾
小结
第六章 国民革命前后的“智识阶级”与阶级观念
第一节 阶级观念与“打倒智识阶级”口号
一、阶级观念与“智识阶级”概念
二、“打倒智识阶级”口号及其争议
三、“智识阶级”与进行中的国民革命
第二节 国民党清除阶级理论与“智识阶级”的归趋
一、国民党“清党”视域中的“打倒智识阶级”口号
二、“智识阶级”对国民党“清党”的因应
三、梁漱溟对“智识阶级”的反省及其道路选择
第三节 阶级观念与“智识阶级”思维方式的转变
一、主义与范畴:“马克思的可怕不在其主张而在其范畴”
二、阶级观念之分野:“你的社会主义和我的社会主义不同”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二十五史”中“阶级”使用举例
附录二 近代中国“阶级”用语举例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