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记忆的话语机制与文化逻辑(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生)
0.00     定价 ¥ 42.00
湖南大学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1326763
  • 作      者:
    作者:闫桢桢|责编:闵艳芸//赵聪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生研究中,“边疆音乐舞蹈大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件”。它一方面被学界高度肯定,强调其原生性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又被“巧妙”遗忘,诸多学者无意识地将其没入隐隐约约的宏大历史之中。这也就凸显了记忆和遗忘的辩证逻辑;记忆乃是社会性的集体工程,而遗忘却比记忆更加消耗精力和资源。本书尝试以此为切入点,回溯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生轨迹。通过梳理“中国民族民间舞”从业群体、审美形态的发生与发展,探索这一审美符号系统生成的复杂原因与时代特性。同时,从“文化记忆”的理论视角,重审“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发展中有关“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的“记忆”策略,并以此为案例,呈现“记忆”建构过程中的话语格局。
展开
目录
导论 “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事件与记忆
第一章 “边疆音乐舞蹈大会”———发展新中国舞蹈第一步
第一节 “新秧歌运动”与“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第二节 “边疆”与“边疆舞”
第三节 “边疆舞”的审美原则与现代性内涵
第二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群体的诞生
第一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群体的雏形
第二节 专业教育体制与职业群体的形成
第三节 “职业民间舞人”的身份意识
第三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审美形态的确立
第一节 “舞剧”与“代表性”民间舞
第二节 “本体”与“元素化”民间舞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与“人类学转向”
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审美符号与文化认同
第一节 国家认同———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
第二节 传统认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第五章 “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集体记忆
第一节 学科叙述中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第二节 职业群体记忆中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第三节 文化记忆视野中的“中国民族民间舞”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南大学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