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十九世纪西方演剧与晚清国人的接受
0.00     定价 ¥ 59.00
湖南大学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8170483
  • 作      者:
    作者:孙柏|责编:李頔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借助清使泰西观剧笔记,探讨19世纪晚期西方演剧和国人对其最初的接受。作者认为,至少到晚清时,中国人的“戏剧”含义极其广泛,非特指叙事性搬演,而是涵盖了前现代戏剧文化中对于作为奇技淫巧的物的旨趣;这种“百戏杂剧”观在同时代西方舞台上不难找到对应的戏剧文化事实,并且叙事性戏剧从属于百戏杂剧的总体格局。最后,笔者还希望从这一中西戏剧比较研究切入,引申到关于今天中国戏剧学自身方法问题的讨论。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本书写作的基本目标
二、十九世纪的西方演剧
三、晚清国人对十九世纪西方演剧的接受
四、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第一章 文学建制与作为问题的剧场:晚清使臣西方观剧史料的认识框架
一、从钱锺书之议曾纪泽说起
二、文学建制和作为问题的剧场
三、晚清使臣观剧史料的当代论述及其问题
四、戏剧研究的重新语境化
第二章 百戏杂剧,鱼龙曼衍——清使泰西观剧录
一、问题
二、百戏杂剧—十九世纪晚期西方演剧的总体格局
三、“戏曲”—作为叙事性戏剧的情节剧和歌舞剧
四、鱼龙曼衍、奇技淫巧与格致之学—如何看待欧洲剧场的舞台艺术
五、结论
第三章 张德彝使西“述奇”中记载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演剧
一、张德彝使西“述奇”观剧史料的理解视角
二、伦敦“戏园”: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剧场状况
三、剧场中的文学—以《基督山伯爵》和《美女与野兽》为例
四、亨利· 欧文杰作《马铃声》
五、帝国舞台上的环游地球之旅
六、结语:张德彝使西“述奇”观剧史料的学术价值
第四章 “热闹热闹眼睛”:晚清图像中的十九世纪西方演剧——李石曾编撰之《世界·演剧》发覆
一、问题的提出
二、李石曾和《世界》画刊第二期《演剧》
三、比较的框架
四、“西洋之戏园”的主要特征
五、“屋碑罗”:歌剧作品和《莱茵的黄金》里的机械操作
六、文学性戏剧或情节剧
七、默剧和笑剧
八、景观剧:“用机械的效果娱乐眼睛!”
九、结语
第五章 “专主装点情节,不尚炫耀”:郭嵩焘、曾纪泽观看亨利·欧文《哈姆雷特》演出考辨
一、1879 年,郭嵩焘、曾纪泽在兰心剧院
二、1879 年,郭嵩焘、曾纪泽在兰心剧院:布拉姆· 斯托克的记述
三、维多利亚时代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出:一般性的特征
四、维多利亚时代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出:以查尔斯·基恩和赫伯特· 特里为例
五、亨利· 欧文在兰心剧院制作的《哈姆雷特》
六、亨利· 欧文在兰心剧院制作的《哈姆雷特》:“专主装点情节,不尚炫耀”
七、史料,推论,语境—关于方法的思考
第六章 从巴黎歌剧院到中华戏曲音乐院——例说现代戏剧的国家想象
引言:从国家大剧院说起
第一部分 巴黎“倭必纳”:晚清国人记述的巴黎歌剧院
第二部分 中华戏曲音乐院:全国统一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建设
结语: 现代戏剧的国家想象
附录一 十九世纪的西方人怎样看中国戏
附录二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演出——基于《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的历史考察
致谢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南大学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