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熄,则民族不亡。
——钱穆《国学概论》
本书并非只是对国学门类的简单介绍,而是重在对脉络的梳理,对义理的探究,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在钱穆先生这部经典之作里,中国学术两千年来从没有消亡,而是一直在除旧布新,生生不息,与时代共进并行。
《晋书·束皙传》:“汲郡人不准,发魏襄王冢,得《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姚际恒曰:“魏文侯最好古,魏冢无《十翼》,明《十翼》非仲尼作。”姚有《易传通论》,今亦无传。崔述《洗泗考信录》:“《易传》必非孔子所作,汲县冢中《周易上下篇》无《象》《象》《文言》《系辞》。魏文侯师子夏子夏不传,魏人不知,则《易传》不出于孔子无疑。又按:《春秋》襄九年《传》穆姜答史之言,与今《文言》篇首略同,而词小异。以文势论,则彼处为宜。是作传者采之鲁史而失其义耳。《论语》: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今《象传》亦载此文。果传文在前,与记者固当见之。曾子虽尝述之,不得谓曾子所自言。既采曾子语,必曾子已后人所为。"
孟子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之出孔子,自来无异议。然谓孔子《春秋》一依旧史,无所变改乎?则“伯于阳”之不革,何以逃“遵乖习讹”之讥?
上篇
第一章 孔子与六经
第二章 先秦诸子
第三章 赢秦之焚书坑儒
第四章 两汉经生经今古文之争
第五章 晚汉之新思潮
第六章 魏晋清谈
第七章 南北朝隋唐之经学注疏及佛典翻译
下篇
第八章 宋明理学
第九章 清代考证学
第十章 最近期之学术思想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南大学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