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以戏入诗(当代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研究)
0.00     定价 ¥ 95.00
湖南大学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206570
  • 作      者:
    作者:翟月琴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翟月琴,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为现代汉诗和中国话剧史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土,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学博土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专著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声音研究》《独弦琴:诗人的抒情声音》,主编《中国现代独幕剧精品鉴赏》《朝向诗的未来》。学术论文曾刊于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Aticles,Reviews和Chinese Literature Today(美国)、《清华学报》(中国台湾)、《东方文化》(中国香港)、《中国比较文学》、《扬子江文学评论》、《戏剧艺术》、《南大戏剧论丛》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立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创作实践活动,从戏剧动作、戏剧场景和戏剧声音三者解读汉语新诗文本中的戏剧情境,同时讨论汉语新诗的舞台呈现,多维度展示汉语新诗内部立体而综合的结构性特点。作者格外注重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之间的关系构成,围绕剧中人物活动的特定时空环境,影响人物的具体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诗人在情思的内聚转为外射时,以间接、客观的表现手法营造的戏剧情境。结合现代诗歌理论和戏剧理论,细读文本和分析演出,拓宽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跨艺术研究空间。
展开
精彩书摘
  《以戏入诗:当代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研究》:
  首先,“汉语新诗的戏剧动作”。谈论戏剧情境的首要元素就是动作,汉语新诗的戏剧动作既是行动又是象征,牵动着情节与矛盾冲突的发展。而具体的戏剧情境则是生成和促发动作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戏剧动作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和静默的动作,前者为外部动作,后两者为内部动作。形体动作专指可见的肢体动作,语言动作包括语言形式的动作性和人物台词的动作性,静默的动作可区分为以静制动和以静促动两个方面。以上三种动作,由外部行为动作至内部心理动作,或隐或显,或强或弱,或有声或无声,牵动情节,引发冲突,是汉语新诗中最直接而基础的戏剧情境构成要素。
  其次,“汉语新诗的戏剧场景”。诗人以场景营造戏剧情境,重点在于如何组织场景。探讨汉语新诗的戏剧场景,就是从诗篇的结构里发现一幕幕场景的流动过程,观察各个场景中的具体事件,并传达出与心理动作有关的情感激变。从诗篇结构出发,观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汉语新诗,可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的戏剧场景:日常生活场景,凭借片段拼贴式,体现的是诗人的散点透视与视角变换;家族历史场景,体现为重复叠加式,不乏疾病的痛感以及创伤的记忆;都市文化场景,采用多点跳跃式,蕴含着新旧错动的心理变化。除了以上三种类型之外,又专设镜像和梦境两个方面,分析诗歌意象与戏剧场景的互动:镜像不单是意象的呈现,更是人称的变化,在“你”“我”“他”的缠绕中感受现代都市两性关系的微妙之处;同样,梦境不单是意境营造,更是心理结构,诗人置身颠倒错乱的梦境里,遵循的是非秩序中的秩序,其诗作渗透着浓郁的死亡意识。
  再次,“汉语新诗的戏剧声音”。戏剧声音是诗歌中发出的多重音效,包括诗人主体及塑造对象的对话或者独白。其中,角色和人物,木偶和面具,作为诗篇内部发出声音的另一主体,是诗人创造的形象、挑选的道具。结合几位诗人与剧本、剧场之间的微妙关系,可见他们在短小诗篇里所要处理的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间多元复杂的矛盾。戏剧独白诗和傀儡诗,是传达这些复杂性的有效诗歌门类。戏剧独白诗指的是诗人创造出戏剧角色、人物,与其完成对话:丑角频频登场,暗指诗人的边缘化处境;想象古典、历史人物,像是喧嚣语境里的幽深独语。傀儡诗主要谈诗人笔下的提线木偶、面具,由此展开线里线外、假面以歌的遐思:提线木偶尤其强调因“提线”的动作而产生的灵肉对话,面具则是以鬼神面、兽面和人面激荡出传统文化的回声。
  最后,“汉语新诗的舞台呈现”。就“同题异体的改编热潮”而言,主要考量诗文本改编为剧场表演的过程,涉及文本的重组与删改,包含声音与肢体的舞台表现力,还关乎意与境的艺术追求;就“以诗入戏的原创诗剧”而言,讨论的是诗歌文本在戏剧演出过程中的意义,无论是还原无意识状态还是吟唱情思意绪,向内在心理空间深掘是诗剧之恒久追求;就“诗剧场的空间展演”而言,主题观念与剧场空间的选择决定了诗剧场的方向,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大城市各具特色,测不准戏剧机构从与观众建立的关系出发打造先锋性诗歌剧场、北京瓢虫剧社以女性诗人的作品为基础创造女性诗歌剧场、深圳“第一朗读者”将诗歌与剧场交还给普通市民,形成了当下诗(歌)剧场的三种美学趋向。这些演出,尽管融入了集体的心血,但实验才刚刚开始,未来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这当然意味着,汉语新诗的舞台呈现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当代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问题
第一节 创作实践趋向
第二节 相关理论探索
小结

第二章 汉语新诗的戏剧动作
第一节 形体动作
第二节 语言动作
第三节 静默的动作
小结

第三章 汉语新诗的戏剧场景
第一节 场景的类型
第二节 镜像、梦境的错序
小结

第四章 汉语新诗的戏剧声音
第一节 独自诗:戏剧角色与人物的声音
第二节 傀儡诗:提线木偶与面具的声音
小结

第五章 汉语新诗的舞台呈现
第一节 同题异体的改编热潮
第二节 以诗人戏的原创诗剧
第三节 诗(歌)剧场的空间展演
小结

结语

附录一 个案研究
附录二 诗人访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南大学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