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摇篮(银川电厂往事)
0.00     定价 ¥ 59.00
湖南大学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9855994
  • 作      者:
    作者:张鹏飞|责编:马淑范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让世人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夏经济社会的也想通过真实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正是因为银川电厂基础打得好,电才能从银川地区向黄河两岸、六盘山下、贺兰山下快速延伸,实现全省“乡乡通电”“村村通电”,以及到最后“户户通电”。 本书是对银川电厂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故事情节十分感人,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展开
作者简介
张鹏飞,笔名秋野、秋野飞歌。汉族,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六盘山下,现供职于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银川市作家协会会员、固原市作家协会会员、银川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目前,已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百万余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幸福的胳膊》,散文集《幸福的往事》,长篇小说《幸福的歌者》(中国作家协会2016年定点深入生活作品)、《心灯》。文学交流公众号:秋野飞歌。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为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了银川电厂的历史变迁及其在宁夏电力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此来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电力发展取得的成就。在宁夏发电力展史上,银川电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宁夏历史上的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对于宁夏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宁夏电力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基石作用。从1952年第一台500千瓦发电机投运,到1959年第四台发电机投运(总容量4580千瓦,单机容量分别为500千瓦、1250千瓦、1330千瓦、1500千瓦),到1969年全部转产,银川电厂仅仅存在了17年时间。但是在这17年时间里,银川电厂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深远的。可以说,没有银川电厂,就没有当时新宁夏建的设昂首阔步快速前进,没有银川电厂,也就没有宁夏电力工业今天的一派繁荣。银川电厂精神是宁夏的骄傲,是宁夏电力的摇篮,是一代电力工业人的骄傲,更是后代人学习和传承的榜样。
展开
精彩书摘
清光绪五年四月初八(1879年5月28日),上海的电气工程师毕晓浦在上海乍浦路一座仓库里,以10马力蒸汽机为动力,带动自激式发电,点燃碳极弧光灯,在神州大地上点燃了第一盏电灯。光绪八年(1882年7月26日),随着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座发电厂发电,中国电力史自此拉开序幕。据史料记载,这座电厂的出现,比全球率先使用弧光灯的巴黎北火车站电厂晚7年,比伦敦霍尔蓬高架路电厂晚6个月,却比纽约珠街电厂早两个月,比俄国彼得堡电厂早一年,就用电来说,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有电的国家之一。
随着西洋文化的不断传入,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外来的新事物不断地被接受,就连深居皇宫的慈禧太后也用上了从国外买来的发电机。1894年,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的时候,英国人还专门送来一台12.5千瓦、性能更好的发电机组。此时,慈禧太后已经深深感受到了电灯的明亮和方便,便欣然接受,安装在颐和园里。英国人给“老佛爷”送台发电机,可以说是给发电机做了一个很好的广告。此后,电灯便在神州大地上慢慢扩散点亮,不但官府衙门有了电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也有了电灯。
然而,就在电灯在神州大地上一盏接一盏亮起的时候,坐落在西北黄土高原上,黄河岸边的银川,只有1926年芬兰商人在洪广营(今贺兰县境内)办甘草膏厂时,以柴油机为动力发过电,而柴油机发电只能在厂内使用。这里的人们只听说过电还没有见过电,就连马鸿逵的省政府都没有电。在20世纪30年代,宁夏还是个封闭落后的地方,人们仍然过着点洋蜡、油灯照明的日子,在乡间甚至连洋蜡、煤油都没有,人们用的依然是古老的食用油灯,室外有什么活动,照明用的也是火把。还算热闹的银川城里,每到夜晚,新华街、柳树巷街道和几家大的商号、饭馆、戏园子、马鸿逵公馆等主要繁华地段和重要场所也不明亮,有的地方尽管有路灯,但这些路灯只是挂在十几个两三米高的木杆上,用玻璃罩着的油灯。到了夜晚,有专人给灯加油、点灯,两三个时辰过后,油干而灯灭,大街小巷就会陷入黑暗,后半夜出行,还得打着灯笼照明,其他地方更是漆黑一片。那时,除了个别富商到北平、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做生意,见过大城市夜晚街道流光溢彩、商家店铺的霓虹闪烁外,好多官府之人,没出过门的有钱人,连电灯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只听别人比划和形容过电灯如何明亮,如何方便。吃不着葡萄只能说葡萄酸。有人还说,要那玩意儿干啥,点几根洋蜡照样亮,还不费钱。再说,电灯还容易烧坏,烧坏了谁会维修呀?电工可是请不起!还是洋蜡、洋油好,抽烟的时候,凑过去一点就能着……
个别人说风凉话,并不影响见过世面的人和有钱人转变观念。不久之后,银川城里的几个富商就聚在一起商议,准备集资入股,办个发电公司,改变一下宁夏省城无电的现状,也借此好好赚钱。
1934年的冬天,就在富商们蠢蠢欲动的时候,宁夏省主席马鸿逵也有了想法,他意识到自己太落后了,并觉得没有用上电灯,不是自己没有别人钱多,也不是买不到发电机,而是自己之前压根就没有用电的意识,没有想过买发电机。于是,他让第十五路军副官处处长柴兰亭携带上他的亲笔信,到北平找永增铁工厂老板封宣周,请他帮助购置发电机组。
封宣周在北洋军阀时期,曾包揽了宁夏护军使马福祥所属部队的装备采购,如军衣、军锅之类。马鸿逵继其父马福祥统治宁夏后,仍与封宣周有交往。封宣周见马鸿逵的亲笔信后,几经托人,便打听到天津碎铁局有几台准备砸铁的旧发电机组。
柴兰亭从封宣周那里得到消息后,立即去天津碎铁局了解情况,那里确实有几台旧发电机,这些机组虽然是被淘汰下来的,但修理一下还能使用。其中就有当年英国人送给慈禧太后的那台,辛亥革命后,这台发电机流入民间,后来因为功率太小,无人再用,被天津碎铁局当作废铁收购准备砸碎炼铁。柴兰亭立即向马鸿逵汇报,马鸿逵听说这是清宫遗物,是慈禧太后用过的东西,立即同意买下。当然,马鸿逵之所以买这台旧发电机,一是他想省点钱;二是当年八国联军进京后西太后逃到西安时,曾为年幼的马鸿逵梳理过头发,马鸿逵对慈禧太后所用之物情有独钟。于是,柴兰亭用很低的价格买下了这台功率为12.5千瓦的发电机组及另外两台功率为18马力和25马力的旧蒸汽发电机组。次年春天,柴兰亭带人从天津乘火车把机器运到包头,然后又改乘4条大木船,沿黄河逆流而上运回银川,安装在银川南门里二道巷,离马鸿逵大公馆不远处。这些机器安装发电后,专为马鸿逵的大公馆及其领导的宁夏省政府四大厅八大处供电。之后,马鸿逵与商会合作,再次购买两台发电机组,于1935年10月官商合办成立了“宁夏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新成立的电灯公司机房内装有大、小型发电机各一台,容量分别为75千瓦和25千瓦,并装有总电能表一台。大型发电机组所带负荷,以每盏灯15瓦计算,最多能点亮3500盏电灯,只能供银川城内有钱人照明。小型发电机组便增加到了马鸿逵公馆专供电源行列之中。
“宁夏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第一台发电机说起
第二章 人民电业启航新征程
第三章 技术革新发挥大作用
第四章 制度完善管理有成效
第五章 积极进取持续提素质
第六章 平凡岗位彰显不平凡
第七章 勠力同心奋斗解忧难
第八章 文体活动增强凝聚力
第九章 电厂是个温暖大家庭
尾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南大学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