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叶甲总科 Chrysomeloidea
本卷采用叶甲总科分 7个科的分类系统,即盾天牛科 Oxypeltidae、暗天牛科 Vesperidae、瘦天牛科 Disteniidae、天牛科 Cerambycidae、距甲科 Megalopodidae、芽甲科 Orsodacnidae和叶甲科 Chrysomelidae。其中,盾天牛科和芽甲科在浙江没有分布记录。
叶甲总科种类繁多,是鞘翅目中*大的类群之一,叶甲总科(不包括天牛类)在我国分布有 3700多种(据本卷**作者杨星科个人统计),天牛类在我国分布也约有 3700种(Lin and Yang,2019)。由于我国幅
员辽阔,地势复杂,气候自亚寒带伸展到热带,而叶甲总科的区系划分仍需开展大量的工作,因此实际存
在的种数,应超过目前的统计数字。叶甲总科的浙江昆虫区系非常丰富,本卷对该地区的叶甲总科种类进
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和记述,共计 5科 333属 838种。
分科检索表
1. 中胸背板不具发音器;阳茎不具中突;触角通常较短,不向后披挂;幼虫腹部背、腹面没有步泡突 叶甲科 Chrysomelidae
-中胸背板通常具发音器;阳茎具 1对中突;触角一般较长;幼虫蛀茎,腹部背、腹面有步泡突 2
2. 触角较短,不着生在额突上,长度不达体长之半,端部数节较粗宽,不向后背屈折;幼虫前胸背板明显短于中、后胸之和 距甲科 Megalopodidae
-触角着生在额突上,一般很长,接近或超过体长,端部细长,可向后贴背屈折;幼虫前胸背板长度与中、后胸之和约相
等 3
3. 触角全部或至少部分鞭节通常具特有的长毛(通常长于相应触角节的长度);若无此长毛,则雄虫下颚须非常特化,第 2节很长,第 3节很短,末节长且具指形分支 瘦天牛科 Disteniidae
-触角不具特有长毛;下颚须也不特化 4
4. 鞘翅较软;触角窝靠近上颚,朝向侧面 暗天牛科 Vesperidae
-通常鞘翅较硬且触角窝离上颚较远;触角窝靠近上颚时,鞘翅硬 天牛科 Cerambycidae
一、暗天牛科 Vesperidae
主要特征:体长 8–50 mm。体长 2.25–4倍于体宽,两侧平行,中等扁平至粗短并拱凸。通常体或多或少被绒毛,也有一些不能飞的种类呈大面积光裸。前口式至几乎下口式。复眼很大至小,常强烈突出,不凹陷至中等凹陷,小眼面细粒或粗粒。触角着生处通常从上面看部分可见,突起的基瘤中度发达。触角通常 11节,有的为 8–10节或 8–12节,线状、念珠状、锯齿状或栉齿状,通常雄虫触角超过体长,雌虫触角较短,有的很短。前胸背板横阔(宽为长的 2倍)至长 1.4倍于宽,其基部宽度显著窄于鞘翅基部至几乎等宽。前胸背板侧面边缘完整、不完整至几乎缺失、缺失。前足基节窝内部关闭,外部关闭或开放。鞘翅发达或短缩,末端合并或裂开。中足基节窝圆形至斜形,分开不宽,对中胸后侧片开放。
分布:暗天牛科世界已知 3族 7属 46种(Tavakilian and Chevillotte,2019),在中国分布有 4属 13种/ 亚种(Lin and Yang,2019),浙江分布有 1属 2种。
(一)狭胸天牛亚科 Philinae
主要特征:体长 13–37 mm。雄虫长形而两侧近乎平行,雌虫一般较粗壮,变化多样。通常黄褐色至
黑褐色,长翅标本通常被稀疏至稠密的绒毛,短翅的雌虫通常绒毛较稀疏或一些地方光裸。前口式,不具“颈部”。复眼侧生,中度凹陷,小眼面粗粒。触角窝靠近上颚,朝向侧面。触角 11节,栉齿状、锯齿状或丝状,很短至长于体长。前胸窄于鞘翅基部,长宽约等至显著横阔。前胸背板侧面脊斜伸但不接触前足基节窝,通常不完整。前足基节窝外部开放。鞘翅发达,覆盖腹部或多少短缩而端部分开(如芫天牛
属雌虫)。中足基节窝互相靠近。足中等长,胫节端距 2–2–2或 1–2–2,跗节伪 4节,前 3跗节具跗垫,爪间突具多根毛。
分布:本亚科仅 1族 5属 22种/亚种( Tavakilian and Chevillotte,2019),在中国分布有 4属 13种/亚种(Lin and Yang,2019),浙江分布有 1属 1种 1亚种。
狭胸天牛族 Philini Thomson, 1861
1. 狭胸天牛属 Philus Saunders, 1853
Philus Saunders, 1853: 110. Type species: Philus inconspicuus Saunders, 1853 (= Stenochorus antennatus Gyllenhal, 1817).
主要特征:体中型,狭长。头部几与前胸节等宽,略显下垂,前额凹下,后头稍狭,两眼极大。雄虫触角粗长,超过体长,略带锯齿状,柄节粗壮,短于第 3节,第 3节稍长,第 4节至末端各节近乎等长。
雌虫触角细短,约伸展至鞘翅中部。前胸背板前端稍狭,似圆筒形,后部较宽扁,前缘略翻起,两侧边缘不达前端(♂)或仅后端较明显(♀)。鞘翅宽于前胸节,向后渐狭窄,末端圆形。后胸前侧片两侧向后端渐变狭。中胸背板具发音器,发音器中央具 1条纵纹。足的第 3跗节不完全分裂,裂缝仅达中央。胫节端端距 1-2-2(前足胫节末端具 1个距),后足第 1跗节短于余下两节之长度。
分布:中国,蒙古国,日本,印度,老挝,泰国,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世界已知 10种( Tavakilian and Chevillotte,2019),中国记录 3种 1亚种,浙江分布 1种 1亚种。
(1)狭胸天牛 Philus antennatus (Gyllenhal, 1817)(图版 I-1)
Stenochorus antennatus Gyllenhal, 1817: 180.
Stenochorus stuposus Gyllenhal, 1817: 180.
Philus inconspicuus Saunders, 1853: 110, pl. IV, figs. 3, 4.
Philus antennatus: Gahan, 1900c: 347.
别名:桔狭胸天牛、狭胸桔天牛
主要特征:体长 20.0–31.0 mm。全身棕褐色,腹面及鞘翅后半部有时色泽较淡,略带棕红色。被灰黄色短毛,腹面及足部毛略长密。头部分布细密刻点,两眼极大。触角柄节粗壮,短于第 3节,第 3节稍长,第 4节至末端各节近乎等长。前胸背板短小,略呈次方形,表面具细密刻点,前后共有 4个微凸而无刻点的光滑小区。小盾片后缘近圆形。鞘翅宽于前胸节,刻点稍粗,被黄毛,呈现 4条模糊纵脊,末端圆形。
腹面较光洁,刻点细密;腿节内沿有缨毛,后足第 1跗节短于余下两节之长度。雌虫体形较大,触角细短,约伸展至鞘翅中部。雄虫体形较狭小,触角粗长,超过体长,略带锯齿状;鞘翅向后渐狭窄,靠外侧纵脊不明显,至后部几消失。分布:浙江(安吉、西湖、诸暨、鄞州、奉化、象山、定海、普陀、黄岩、三门、天台、仙居、温岭、临海、玉环、龙泉、永嘉、平阳、文成、泰顺)、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贵州;印度。
寄主:柑橘类、榆属、马尾松、杧果、桑、油茶。
备注:浙江温州泰顺曾经报道的短胸狭胸天牛 Philus curticollis Pic, 1930,实际上应该也是本种的错误鉴定。
(2)蔗狭胸天牛 Philus pallescens pallescens Bates, 1866
Philus pallescens Bates, 1866: 350.
Philus cantonensis Pic, 1930a: 14.
Philus pallescens pallescens: Hua, 2002: 224.
主要特征:体长 17.0–20.5 mm。体形较细长;色泽很淡,头胸部及触角淡棕红色,鞘翅淡棕色;全体
被细软淡黄毛。头部略显下垂,比前胸节略宽,分布细密刻点,前额凹下,后头稍狭,两眼极大。雄虫触
角粗长,长于体长 1/3–1/2,略带锯齿状。鞘翅狭长,隐约呈现 3–4条微弱纵脊,末端圆形。雌虫鞘翅色
泽更淡,触角细短,约为体长之 2/3。
分布:浙江(德清、长兴、建德、青田、庆元、龙泉、平阳、瑞安)、内蒙古、河南、陕西、江西、湖
南、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四川、贵州。
备注:本次调查未见标本,分布信息来源于 1983年的《浙江森林病虫名录》和陈其瑚( 1993)的《浙
江植物病虫志》。另一个亚种 Philus pallescens tristis Gressitt, 1940分布于海南岛。
二、瘦天牛科 Disteniidae
主要特征:体长 5–40 mm,体长 2.7–6倍于体宽,两侧近乎平行或鞘翅向后收窄,在后翅退化的类群中,鞘翅中部之后略微扩宽。前口式,头短或中等长,不狭缩或微向后狭缩,有时形成粗的“颈部”和长的后颊。触角着生处从上面可见,很靠近上颚。触角 11节,线状,通常超出鞘翅末端。前胸通常中部*宽并具侧刺突或侧瘤突,前胸基部明显窄于鞘翅基部,前胸背板两侧不具边缘。前足基节窝通常狭窄分开并多少圆形,向后开放。中胸背板发音器具中线。鞘翅完全盖住腹部,末端合并。中足基节窝开放或关闭。胫节端距 2–2–2,通常前足胫节内侧和中足胫节外侧近端部具斜凹沟(除了须天牛属)。跗式 5–5–5,伪 4节,前 3节具跗垫。爪单齿式,全开式,爪间突具 2或多根刚毛。
分布:瘦天牛科世界已知超过 300种,分 4族(Tavakilian and Chevillotte,2019),目前中国记录共 3族 8属 31种(Lin and Yang,2019),浙江分布的有 1族 1属 1种。
瘦天牛族 Disteniini Thomson, 1861
2. 瘦天牛属 Distenia Lepeletier et Audinet-Serville, 1828
Distenia Lepeletier et Audinet-Serville in Latreille, 1828: 485. Type species: Distenia columbina Lepeletier et Audinet-Serville, 1828.
主要特征:体较细长。触角着生于近上颚基部,远长于体,内侧具长缨毛,柄节粗壮,第 3节长于柄节,稍短于第 4节,其后各节渐短,末节有时稍长于第 10节。前胸背板两侧缘中央各具 1粗壮钝瘤突。鞘翅长形,两侧近于平行,末端尖,翅面具显著刻点但通常不规则成列。足中等长,跗节第 3节前端深裂至中部之后,后足腿节伸至腹部第 4可见腹板之后。
分布: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琉球群岛,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北美洲,巴布亚新几内亚,南美洲。本属分 2亚属,指名亚属世界已知 65种,中国记录 17种,浙江仅记录 1种。
(3)东方瘦天牛 Distenia (Distenia) orientalis Bi et Lin, 2013(图版 I-2)
Distenia orientalis Bi et Lin, 2013: 84, figs. 25-36, 41, 42.
主要特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