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失去的三百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中国的开放与封闭1516-1840)(精)/经纬度
0.00     定价 ¥ 98.00
湖南大学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13115295
  • 作      者:
    作者:郭建龙|责编:齐桃丽//尚婧//魏力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公元1840年的对外开放为止,中间有着漫长的三百多年时光。在这三百多年里,中国已经和海外有了一定的交流,甚至有过令人振奋的“开眼看世界”和“大翻译运动”,但为什么三百多年过去了,中华民族在睁开眼睛之后,又选择了闭上眼睛,不仪没有迎头赶上,反而最终形成了封闭,和世界隔绝了呢?这个历史过程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为什么呢? 本书的主旨,是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开放与封闭,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探讨这段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试探的百年,时问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开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年到1735年,清朝从早期的开放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年到l840年,这个时期的两方从大航海时代走向工业革命时代,而中国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全书重点讨论了历史上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俄国、美国的交往,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得与失,以及大航海时代以来两方科技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展开
目录
楔子 洋人翻译告御状(1759)
一条小船的冒险之旅
乾隆时期的外贸规则
宁波的贸易尝试
原来如此
擒拿汉奸案
真正的分歧
第一部 百年试探(1516—1644)
第一章 从耀兵到锁国(1516—1567)
第一个来自西方的使节
元朝的遗产
封闭的帝国
朝贡式贸易
第二章 隆庆开关(1567—1583)
无法禁绝的海外华人
无力禁止的葡萄牙贸易
隆庆开关
竞逐东南亚
晚明对西方的认知
矿税之祸
第三章 利玛窦和徐光启(1583—1622)
两位文人的经历
利玛窦的进京之路
科学传教策略//1叭
中国第二次大翻译运动
保守派的第一次反扑
第四章 战争与枪炮(1622—1644)
后金战争的转变
无可奈何花落去
西洋科学在中国
被遗弃的海外华人
荷兰占领中国台湾
新势力英国
第二部 在希望与失望中跌宕的百年(1644—1735)
第五章 换代时期的传教士与割据者(1644—1683)
南明皇室的西教化
明清换代时期的传教士
郑一官的事业
海禁政策和澳门的选择
台湾:海洋帝国的根基
换代时期的国家押宝
郑氏集团的覆灭
第六章 黄金时代(1644—1716)
汤若望的沉浮
康熙皇帝与南怀仁
科学的黄金时代
清朝的北方边境关系
《尼布楚条约》
一半中国的回归
第七章 帝王与教皇(1683—1722)
中俄“朝贡”贸易
东正教的北方教团
冲突不断的北方贸易
南方的四口通商
与天主教的争执
英吉利的崛起
华商的艰难
第八章 强人皇帝的紧缩(1722—1735)
雍正上台与禁止天主教
阴谋论下的国际关系
皇帝关注下的疆藏
《恰克图条约》
第一个正式的中国使团
第三部 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1735—1840)
第九章 乾隆皇帝:盛世闭锁(1’735—1796)
葡萄牙使节见乾隆
准噶尔的灭亡
帝国圈战争
北方的贸易
一口通商时代
与皇帝无关的华人世纪
美利坚的到来
马戛尔尼:盛世的最后一瞥
第十章 孱弱的军事,强硬的姿态(1796—1820)
西山的动荡
海盗时代的起落
戈洛夫金:被迫返回的使节
阿美士德:英国人最后的尝试
第十一章 战争是仅剩的可能性(1802—1840)
英国人觊觎澳门
鸦片的由来
鸦片“冷战”和伶仃模式
当国家主义面对个人主义
破产的十三行
鸦片战争前的最后一瞥
结论 失去的三百年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书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南大学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