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潮起(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
0.00     定价 ¥ 88.00
湖南大学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1207285
  • 作      者:
    作者:陈浙闽|责编:燕文青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为主线,从清朝末年的封闭与动荡,到民国初年的思想觉醒,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卓绝,直至新中国的成立,展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在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根发芽,逐渐深入人心,并最终成为引领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力量。通过对关键历史事件和重要思想发展的深刻剖析,描绘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作为一部全景式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本书从细节和故事入手,为读者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实现革命建国的思想理论逻辑,从指导思想上论证了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普及读物。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坚船利炮摧毁落日辉煌
01 灿烂盛世下的泱泱大国
02 大航海造就“文明世界”
03 完美精致的鸵鸟心态
04 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
05 被大炮轰开的国门
06 东方盟主跌下神坛
07 史上最沉痛的耻辱
08 强邻肆虐的隐忧
09 风起云涌的起义
10 瓜分中国的图谋
11 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第二章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01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02 相去天渊的差距
03 开眼看世界
04 我劝天公重抖擞
05 师夷长技以制夷
06 上帝的福音
07 花无百日红
08 物竞天择的重锤
09 令人尴尬的洋人使臣
10 庚子赔款建了一个清华
11 国粹与欧化之争
12 开不动的老爷车
13 革命已不可避免
第三章 社会主义思潮崭露头角
01 《不忍》杂志上的《大同书》
02 中国的文艺复兴
03 陈独秀和《新青年》
04 五四运动的升华
05 实证主义思潮的勃兴
06 返本为人的新人文主义
07 克鲁泡特金在中国的超高礼遇
08 “西方的孔子”
09 难有共鸣的基尔特社会主义
10 读不懂的非理性主义
11 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
12 工读互助社实验
13 田园诗般的新村主义
14 雄鸡一鸣天下晓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黄钟大吕
01 来自使节、传教士和报刊的马克思
02 日本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源
03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拓荒者
04 游移不定的社会主义者
05 研究系里的马克思主义
06 倒还是国民党在先
07 历史长河中的中流砥柱
08 “盗取圣火的普罗米修斯”
09 在勤工俭学的斗争中成长
10 三场不可避免的大论战
11 并非天外飞来的高调
12 醍醐灌顶的顿悟
第五章 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01 国民党的困境
02 中国共产党初露锋芒
03 受到鼓舞的传奇人物马林
04 孙中山被选定为合作对象
05 给共产国际的报告
06 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激烈争论
07 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获得新生
08 三大转变带来三大政策
09 愉快而卓有成效的合作
10 抹不去的阴影
第六章 分道扬镳引发的思想大裂变
01 “我就抛开国民党,自己去加入共产党”
02 戴季陶主义出笼
03 廖仲恺遇刺与国民党派系
04 中山舰事件与整理党务案
05 极力否认的对话
06 无可挽回的破裂
07 正确而痛苦的抉择
08 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
09 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
10 无情的大浪淘沙
11 王明路线统治中共中央
第七章 围绕国情和抗日的思想嬗变
01 日本侵华终成心腹大患
02 蒋介石亲自登台讲经
03 不可阻挡的苏联热
04 旷日持久的大论战
05 拼死抗争的战国策
06 邯郸学步和东施效颦
07 声势浩大的学术中国化
08 中共再次高举统一战线旗帜
09 国共再度携手的思想基础
10 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
11 昆仑山上下来的不一定是神仙
12 和平建国昙花一现
第八章 两个“中国之命运”
01 《中国之命运》
02 解散共产党的闹剧
03 一场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04 20 世纪反共第一人
05 张君劢的一封公开信
06 中国第三大政党——青年党
07 此路不通——第三条道路
08 住在窑洞里的共产主义先知
09 斯大林的错误与毛泽东的抗争
10 张申府的忏悔
11 “五一口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
01 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的人
02 卓尔不群的青年毛泽东
03 搞清楚朋友和敌人很重要
04 “叫花子打狗背靠墙”
05 中央“九月来信”和《古田会议决议》
0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7 失而复得的重要文稿
08 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克思主义
09 新民主主义理论——理想与现实的最佳契合点
10 稳定而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
附录 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
01 严苛的二十一条“家规”
02 洋先生的助推
03 “中国的列宁”
04 难以自拔的思维定式
05 对斯大林“三阶段”论的发挥
06 第三时期理论和“李立三发疯”
07 米夫执意扶持少壮派上台
08 苏共肃反带来的中国悲剧
09 布尔什维克化运动
10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11 “钦差大臣”的威权
12 托派让陈独秀告别了中共
13 “两头好,中间差”
结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南大学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