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概述
第1章 荧光原理
1.1 冷发光
1.2 量子力学与电子理论的关联
1.3 理解荧光过程
参考文献
第2章 荧光与溶解性有机质:化学家的视角
2.1 引言
2.2 原理
2.3 溶解性有机质荧光
2.4 受关注荧光团
2.5 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的影响因素
2.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第3章 水生环境有机质荧光
3.1 引言
3.2 海水有机质荧光
3.3 淡水有机质荧光
3.4 地下水有机质荧光
3.5 废水和饮用水有机质荧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仪器与采样
第4章 有机质荧光分析的采样设计
4.1 引言
4.2 样本采集
4.3 样本保存
4.4 储存
4.5 总结与未来需求
致谢
参考文献
第5章 光谱学仪器的设计、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台式荧光计
5.1 引言
5.2 光谱学方法
5.3 荧光光谱仪
5.4 荧光的测量
参考文献
第6章 实验设计和质量保证:原位荧光仪器
6.1 引言
6.2 原位传感器的历史回顾
6.3 仪器设计类型
6.4 校准和校正程序
6.5 环境因素
6.6 高分辨率荧光测量技术对天然有机质研究的革新
6.7 天然有机质的遥感测量
6.8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环境效应
第7章 天然水体中影响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的理化因素
7.1 引言
7.2 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的猝灭
7.3 分子量和荧光团尺寸的影响
7.4 温度的影响
7.5 pH的影响
7.6 金属的影响
7.7 盐度(离子强度)的影响
7.8 颗粒物的影响
7.9 光照的影响
7.10 总结与未来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第8章 水生环境中荧光溶解性有机质的生物来源和归趋
8.1 引言
8.2 来源
8.3 荧光溶解性有机质的微生物降解
8.4 未来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解释与分类
第9章 荧光指数及其阐释
9.1 引言
9.2 常用荧光指数概况
9.3 荧光指数的应用
9.4 使用指数的光谱学挑战
9.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0章 有机质荧光化学计量学分析
10.1 引言
10.2 多元数据集和多路数据集
10.3 数据矩阵和数组的预处理
10.4 探索性数据分析
10.5 主成分分析
10.6 平行因子分析
10.7 PARAFAC及其性质
10.8 PARAFAC的实际操作
10.9 多元校准
10.10 分类
10.11 总结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彩色插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