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代社会风险的扰动与冲击,提升社区韧性是社区风险治理变革的重要路径选择,也是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不同于西方话语体系倡导减少政府干预、片面强调社区及个体治理责任的韧性理解,我国治理环境中的社区韧性,生成于以街道、居委会为轴心的政策资源网络以及各利益相关主体间的风险治理互动,即社区治理结构的抗风险能力是社区韧性形成的关键所在。当前阶段,我国社区对纵向行政资源吸纳、居委会应急兜底、高效政治动员等风险治理手段存在高度依赖,社区治理结构长期呈现“资源配置内卷化”“主体参与差序化”以及“治理体系互斥化”等内在张力,频繁引致风险共担失灵、社区韧性匮乏的治理窘境。有鉴于此,亟须通过推进冗余科学化、构建协同治理格局、健全联动处置机制、夯实韧性文化根基等因应风险,促进社区于风险情境下的结构调整与功能优化,从而有效化解社区治理结构中的内在张力,系统提升社区韧性水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