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 坎贝尔,20世纪无可争议的神话学泰斗、西方流行文化的一代宗师,披头士、猫王、迈克 杰克逊、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罗琳、乔布斯、奥巴马都奉他为精神导师。
《坎贝尔生活美学》源自女诗人黛安娜 奥斯本和坎贝尔历时一个月的精神对话。她精选了神话学大师的各类文字:讲演实录、观点摘编和格言警句,将这场思想盛宴完整地传递给全世界的坎贝尔迷。
本书仿佛一把生命的金钥匙,帮助凡俗之人跨入神圣的灵魂世界。在这些文字中,坎贝尔重构了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金钱、地位、婚姻、爱情……,教会你在苦难中体验愉悦,在无常中实现完满。
如果你已读过《千面英雄》,本书肯定是你进阶修炼的不二之选。编者奥斯本的诗人身份让这一册“坎贝尔指南”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优雅的文字提示我们这位神话学大师还有柔软的另一面。
坎贝尔的故事广征博引,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东亚宗教的神话传统,以及古埃及神话、印第安神话都信手拈来,一场丰沛淋漓的全球多元文化之旅正等待你!
湛庐文化出品。
本书是一把开启神圣灵魂世界的“生命之钥”,教你在艰难生活中获得心性的深度觉醒,度过平衡圆满的人生。同时,这也是一部“坎贝尔隽语集”,是一位女诗人用爱心和巧思编著而成,它能丰富、提升和启发你的精神生命。
全书围绕着几项人生主题铺展开来:(1)世俗生活的挑战、(2)心灵觉醒的过程、(3)觉醒过程的挣扎,以及(4)神圣生活的艺术。第一部分以坎贝尔的格言警句开场,教会你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精神的闪光;第二部分汇聚了坎贝尔的思想片段和语丝,帮助你从凡俗庸常“进化”到自我觉醒;第三、四部分堪称“坎贝尔思想菁华录”,引领你重返世俗生活——精神洗礼后的“神圣生活”。
坎贝尔深谙讲故事的艺术,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东亚宗教的神话传统,以及古埃及神话、印第安神话都信手拈来,令人恬然微笑的故事俯拾皆是。很神奇的是,坎贝尔似乎抹掉了英雄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界限。读他的故事,初则欣然,继则狂喜,仿佛沐浴着永恒的心灵之光,肉体和精神的意义都zui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第二部分
世俗生活的挑战
婚 姻
婚姻是彼此走上十字架的牺牲。
在我游学德国时,一位德国老教授曾告诉我,选择太太的方法是要先观察未来的丈母娘。如果她是一个好女人,也是你理想中的女性,那么你和她任何一个女儿结婚,她都会塑造你的一生。
在婚姻中,
女人是先发者。
男人则顺势而行。
“妻子是塑造你一生的人”这个概念,我一直谨记在心,它是个不错的想法。女性是生命的能量,是沙克提(sakti)。男性必须要学着随顺那股能量,而不是独断地控制生命。我对这点深信不疑。男性是女性能量的工具。如果男人不能消解自我,婚姻便不存在。夫妻俩可能因为实际或爱欲的因素而住在一起,但婚姻需要消解男性的先发权。
两人没有心理上的指引,
婚姻是行不通的。
必须先有自我的消解,
两人才能合而为一。
结合的过程涉及
两人心灵的
发酵、混合、
消解与腐败。
当我和珍结婚时,感觉那是个被钉上十字架的过程。新郎以走向十字架的心情走向新娘。新娘也以同样的心情付出自己。婚姻是彼此走上十字架的牺牲。
在婚姻中
你不是为对方
你是为婚姻关系
牺牲自己。
这是结婚带来的问题。你必须问你自己:“我能开放自己,对他人慈悲吗?”不是开放给色欲,而是慈悲。我的意思不是要你付出无条件的爱。无条件地把自己承诺给某人,与无条件地爱纽约市所有居民是大不相同的。我不是高僧或神人,有人期望他对全世界每件事物付出无条件的爱,甚至连上帝也没办法给世人提供无条件的爱——他会把人丢入地狱。我个人认为无条件的爱并不是个理想。我认为你必须有分辨的能力,混蛋就是混蛋,那些应该挨揍的人就该在下巴上吃上一拳。事实上,我有一张这类人的名单。如果谁有个断头台,我很乐意将我的名单提供给他。
当我看着
敌人的脸,
我觉得骄傲。
我认为无条件的爱是圣杯(the Grail)。圣杯介于上帝与魔鬼之间,它与上帝判断事物的方式不同。它超越上帝——这是极为壮阔的景象。婚姻中无条件的爱是特定的,它是有专注对象的。它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人而非其他人。无条件的爱贯穿所有事物,它是精神生活中的一项突破。不要向外寻找它。唯一能找到它的地方就在你心里。如果是无条件的爱,那么不论外在是什么都不要紧了。
通往圣杯的关键在于慈悲,
和他人一起受苦,感受他人的苦难,
好像是你自己的苦难一样。
发现慈悲力量的人,
就是找到圣杯的人。
问题是:“我能开放自己对他人慈悲吗?”对我而言,慈悲的意思正是这个词的本意:“共同受苦”。你立即加入他人的苦难中,以致完全忘了自己和自身的安危,并且自发地去做你该做的我认为这和圣杯意象的意义有关,因为治愈圣杯之王的正是自发地去问问题的举动,而不是不问问题。人们通常会认为这种自发的举动会使自己像个大傻瓜,而不愿意去做——如果这么做了,我就会像个傻子。那就是在圣杯古堡中失败的例子.
译者序 平凡生活,神圣生命
序 言 活在狂喜之境
第一部分 在生命的磁场中
第二部分 俗世生活的挑战
麻烦始于二元对立的发现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爱是完美的慈悲
尼采:爱你的命运
“生命”的经验
爱的宗教
温柔心
婚姻
神话
金钱
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斯宾格勒与斯坦贝克
响尾蛇与白老鼠
安住在有归属感的位置
避免堕入荒原
艺术的生活方式
心灵的召唤
人生的阶段性
舍弃
黄金年代
仪式
复活
7 个珍贵事物
死亡
生命
自杀
活在当下
第三部分 心灵的觉醒
瑜伽修行法
世界的神圣力量
印度寓言
嗡……嗡……嗡……
生命真是艰难
你 - 它
预感
人造真理的谬误
“把事情做好”就是艺术
在每件事情中追求卓越
用心理学诠释神明
救赎
愉悦地参与世间的苦难
地狱之火
找到你自己
大卫之星
记在账上
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上帝的意象
钉上十字架
脱离枷锁
神的天国在我们心中
世界末日
神圣的空间
以游戏的心情去完成
神圣空间无所不在
觉悟的边缘
冥想的佛
涅槃与轮回
观世音菩萨
内在平静之点
到达彼岸
这就是了
心理的转化
改变心的位置
自我是什么
让出路来
女性(之一)
女性(之二) 男人的旅程
女人的旅程
女人只要做她自己就好了
危险之床
雅典娜,赫拉,维纳斯
觉悟得道
第四部分 神圣生活的艺术
摩耶的力量
“合宜的艺术”与“不合宜的艺术”
美学的进阶
美的惊骇
宗教的艺术
艺术家应具备的条件
艺术家为神而舞
艺术家的未来
创作的历程
不要将你的珍珠丢在野猪面前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南大学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坎贝尔是我母亲非常喜欢的精神导师,我在坎贝尔思想的影响下成长。
--奥巴马
美国总统创作《星球大战》剧本时,坎贝尔的著作带给我很深的影响,《星球大战》就是基于坎贝尔的理念创作的现代神话。此后,我们成为朋友,直到他去世。他是神奇的学者和人物,也是我的精神导师。
--乔治 卢卡斯
美国著名导演、《星球大战》导演
好莱坞越来越信奉坎贝尔的思想,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对于作家、制片人、导演、编剧来说,坎贝尔的观念是一个完美的工具箱,里面全是耐用的工具,非常适合用来打造故事。有了这些工具,面对任何情形和要求,你几乎都可以自如地编制故事,充满戏剧性、娱乐性和心理真实性的故事。
--沃格勒
美国著名编剧大师
这个世纪里没有一个人,包括弗洛伊德、托马斯 曼、列维-斯特劳斯在内,能像坎贝尔那样,把世界及神话人物角色的深邃意义,带回到我们的意识中。
--詹姆斯 希尔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学派代表人物
坎贝尔的发现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其震波直达小说创作、精神治疗、人类学、神话学、电影制作和其他创造性活动。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可爱的家伙……真是难以想象莎士比亚会没有读过约瑟夫 坎贝尔的作品。
--道格拉斯 亚当斯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银河系漫游指南》作者
“每件事情都是一个故事”,借鉴坎贝尔的理论可以写出更好、更具影响力的新闻通稿、营销软文、博客文章以及微博体,而我们的英雄,就是读者。
--美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