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审美风尚史 第一卷 俯仰生息》:
在史前社会环境中,岩画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们是交流或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交流通常就是对符号或象征赖以产生的实际语境有很大依赖性的一种文化现象,岩画的自然环境就是一种语境,而且在严格的意义上,岩石上的图像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语境。研究者的兴趣中心不仅集中在“个别的”风格图案上,而且更关心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图案制作(the pattern—production),并且重构这种信息交流过程。霍珀尔博士提出可以从三个层面对岩画作人种符号学分析(即对某个种族一文化群体所使用的符号系统的制作及意义给以描述):
句法研究:即对岩画符号与相邻岩石上的符号集群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
语义学研究:即研究岩石上雕或刻出的符号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研究:涉及使用者与图像的关系,即研究这些符号和象征是如何被使用的,被谁使用,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怎样等问题。
由此看来,岩石上刻绘出的图像和彩陶纹饰一样,都不是一种完全自由和独立的语言,它们只是一些语素,需要将它们还原到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才能够使其意义显现出来,而这种语境并不仅仅是指它们与当时其他文化物品之间所构成的关系网络,而且也指岩画与岩画之间、彩陶与彩陶之间,岩画与周围图像或环境之间、彩陶的纹饰及其造型之间的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就是和它们的使用与操作相联系的具体语境。这种相互交叉的语境联系是可以将彩陶的纹饰与岩画的某些图像做平行互证研究的深层原因所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