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凡例
综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水利环境
第一节 气候
第二节 地质地貌和土壤植被
一、地质
二、地貌
三、土壤
四、植被
第三节 自然灾害
一、水灾
二、旱灾
三、风暴潮
第四节 河流水系
一、一级河道
二、二级河道
第五节 社会经济
一、工业经济
二、农业经济
三、商贸服务业
第二章 水资源
第一节 水资源条件
一、水资源量
二、地表水
三、地下水
四、海水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大港区用水构成
二、水资源利用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
一、控沉管理
二、取水许可管理
三、地下水资源费征收
第四节 节约用水
一、节水管理机构
二、节水管理工作
第五节 水资源保护
一、大港区污水处理厂
二、大港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
第三章 防汛抗旱
第一节 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二、防汛准备
三、抢险队伍
四、防汛演练
五、防汛物资
六、防汛防潮预案
第二节 防洪工程
第三节 防汛防潮抢险
一、1991年防汛抢险
二、1992年防潮抢险
三、1994年防汛抢险
四、1995年防汛抢险
五、1996年防汛抢险
六、1997年防潮抢险
七、2008年防汛抢险
第四节 抗旱
一、旱灾
二、抗旱工作
三、抗旱工程
第四章 农村水利
第一节 蓄水工程
一、北大港水库
二、中型水库
三、河道及小型蓄水工程
第二节 灌排泵站
一、区管排涝泵站
二、农田小型排灌泵站
三、闸涵
第三节 机井及农业节水建设
一、机井建设
二、农业节水建设
第四节 农民用水者协会
一、协会组建及职责
二、协会运行管理
第五章 供水与排水
第一节 城乡供水
一、城区供水
二、乡镇供水
第二节 城区排水
一、城区雨排总站
二、东部泵站
三、城区雨排明渠
第三节 海水淡化
一、大港发电厂海水淡化
二、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
第六章 工程管理
第一节 水利工程管理
一、水利工程管理机构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三、制度建设
第二节 河道闸涵管理
一、河道管理机构
二、管理制度
三、河道堤防绿化管理
第三节 泵站管理
一、泵站管理机构
二、泵站管理制度
第四节 海堤管理
一、海堤管理机构
二、海堤管理制度
三、海堤治理
第五节 建设管理
一、项目法人制
二、招标投标制
三、建设监理制
四、合同管理制
第六节 水库移民
一、库区移民分布
二、移民扶持资金和项目
第七章 水法制建设
第一节 水政机构和队伍建设
一、水政机构
二、水政队伍
第二节 水法规体系建设
第三节 法制宣传
一、社区宣传
二、媒体宣传
第四节 水政执法
一、自查案件
二、协查案件
第八章 机构与队伍建设
第一节 机构设置
一、机构沿革
二、机构改革
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
四、体制变革
第二节 队伍建设
一、党组织建设
二、领导干部更迭
三、职工队伍
四、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
五、职称评定
第九章 水利基础工作
第一节 水利规划
一、大港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八五”规划(1991-1995年)
二、大港区水利发展规划(1995-2010年)
三、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利工程规划(1998-2010年)
四、2003-2010年大港区农村除涝规划
第二节 水利科技推广利用
一、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推广
二、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三、节水抗旱耐盐碱植被草坪(黑麦草)试点种植
四、中塘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五、稳流式狭孔渗灌技术推广应用
六、水量遥测系统
第三节 水利信息化建设
一、防汛防潮信息指挥系统建设
二、大港节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第十章 水利经济
第一节 财务管理
一、预算管理
二、资金管理
三、固定资产管理
四、财务培训
五、审计管理
第二节 水费征收
第三节 综合经营
一、大港水利工程公司
二、滩海工程有限公司
三、种养产业
附录
索引
编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