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
0.00     定价 ¥ 158.00
湖南大学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3799520
  • 作      者:
    编者:王浩//李文华//李百炼//吕永龙//伍业钢等
  • 出 版 社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王浩、李文华、严晋跃、侯立安、吕永龙、俞孔坚、李百炼、傅伯杰、伍业钢九位海内外院士专家学者数年来科学研究探索的智慧结晶,从水生态治理技术、生态保育与生态发展、未来能源系统、水安全保障技术的创新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路径、“生态中国与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技术与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与功能、绿水青山的经济学等方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战略如何指导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了详细阐述和论证,并结合他们多年研究与探索的成果和经验,提出了许多建议。本书的出版,正逢其时,必将使广大读者从中受益。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浩: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

李文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李百炼: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态学终身教授,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15获普利高津金奖 (Prigogine Gold Medal, 该奖每年只表彰一位对世界生态学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生态复杂性”这门新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奠基人,《 生态复杂性(Ecological Complexity)》(Elsevier)创刊主编,美国人类生态研究院院士 (IHE Fellow),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 2014年德稻生态学大师, 世界生态高峰理事会主席。

吕永龙: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太平洋科学协会主席、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前主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专家组(IRP)成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科学顾问、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

伍业钢:北京博大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秘书长、美国伊科集团执行董事执行总裁、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海智专家、国际生态技术产业联盟执行主任、联合国“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Ecological Processes》创刊执行主编(2011-2016)。

严晋跃: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梅拉达伦大学教授、未来能源中心主任,国际应用能源创新研究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

侯立安: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央联系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中国膜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顾问。

俞孔坚: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土人设计(Turenscape)首席设计师。

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一脉相承,它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和具体体 

“绿水青山”核心是“水”,浙江的“五水共治”及全国的“水生态治理”是万亿元的新经济。推动 “绿水青山”,必须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要关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要加大湿地建设,扩大水域面积,减少地表径流,促进雨水就地下渗,保护洪泛区面积,实现“一片天对应一片地”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以及落实“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水生态治理原则。

 “绿水青山”的本底是“青山”,必须竭尽全力搞好河山和矿山的生态修复,推行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好水源林、原始林、生境林、防护林,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库,保护好当地原始植物种和动物种,绿化城市,建设好城市森林公园、植物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省林下经济规模就有826 亿元,所以要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展开
精彩书评

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美好蓝图,当前zui紧迫的工作就是要构建并严格执行好三大红线,这三大红线分别是生态功能保障的基线、环境质量安全的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的上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浩

 

绿水青山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相关,粗略估计,全球每年如果没有这个生态系统的17 种服务功能,或者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类需要用折合33 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来补偿和修复它所带来的损失,相当于全球GDP 的1.8 倍,这个数字足以说明生态系统的价值和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文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绿色发展的理念,它极大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未来。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严晋跃

 

“绿水青山”是保障水质安全的根本。也是引领水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保障水安全,既需要大众参与,更需要万众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立安

 

绿水青山的生态治理技术的本质是对水、土壤、地形、植物的尊重。

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和海智专家  伍业钢

 

任何一个地方有一个先进的发展理念,然后结合当地自然区位优势,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吕永龙

 

当代城市建设需要一场,大脚的革命,即习近平倡导的生态文明和“绿水青山”,这是一场可以与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革命。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俞孔坚

 

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大部分被生态环境的破坏所减少,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势在必行,诸如生态修复和环保产业将发展为新经济,“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发展的国家战略。

美国人类生态研究院院士  李百炼

 

 

生态文明,是当今世界之潮流;绿水青山,是民心民意之所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  傅伯杰

 

 


展开
目录

1  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与水生态治理技术                  001


1.1  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                         002


1.2  绿水青山的水生态治理技术                      005


1.3 政府和科学家对“绿水青山”的责任                   015


1.4 对浙江省“五水共治”的认识与建议                   016


2  论绿水青山的生态保育与生态发展战略                  021


2.1  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                         022


2.2  生态科学发展的里程及生态问题的反思                 024


2.3  中国生态治理的措施及战略                      027


2.4  进一步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030


3  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与未来能源系统的关系               037


3.1  能源系统的转型                           038


3.2  未来清洁能源系统                          047


3.3  未来能源系统的展望                         054


4 “绿水青山”理念引领水安全保障技术的创新发展             057


4.1  政策背景                              058


4.2  我国水安全概况                           058


4.3  我国水安全面临的挑战                        062


4.4  “绿水青山”理念引领水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发展              067


4.5  聚焦前沿,创新水安全保障技术                    074


5  美丽乡村建设                              079


5.1  美丽乡村概念                            080


5.2  美丽乡村发展理念                          081


5.3  美丽乡村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082


5.4  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技术与商业模式                  093


6  绿水青山与绿色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路径                099


6.1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之路?              100


6.2  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                         102


6.3  城乡的融合与生态现代化                       107


6.4  资源城市转型                            111


7  绿水青山与“生态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                 113


7.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14


7.2  “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建设”                     114


7.3  策略一:“反规划”建立生态基础设施,即海绵城市的基础设施,综合解决问题 


                                    116


7.4  策略二:新美学,大脚美学,大自然美学,景观生态系统美学        117


7.5  结语                                126


8  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技术                        127


8.1  为什么是以水动力为基础、以水质(地表Ⅲ类水)为目标          128


8.2  水生态治理工程技术措施                       130


8.3  绿水青山先行示范小镇:湖北荆门爱飞客生态小镇绿水青山生态工程设计 138


8.4  绿水青山先行示范区:眉山市东坡区圣寿片区传统民居聚落片区改造    144


9  论绿水青山与可持续发展                                              149


9.1  人类面临的问题                                                    150


9.2  基于生态系统弹性(Ecosystem Resilience)的生态环境认知            156


9.3  “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58


9.4  “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161


10  绿水青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功能                                  165


10.1  生态系统服务                                                      166


10.2 生态文明                                                          169


10.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挑战                                        171


10.4  城镇生态系统特征与变化                                          180


10.5  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格局                                  185


11  打造绿水青山的商业模式                                              187


11.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经济发展的理念                            188


11.2  “绿水青山”提升城市的土地价值                                    188


11.3  “绿水青山”提升城市的品质                      195


11.4  “绿水青山”打造与城市建设的融合                  196


11.5  “绿水青山”的生态可持续性与经济可持续性              202


11.6 结语                                206


12  绿水青山的经济学                           207


12.1  为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8


12.2  绿水青山的经济学原理                        210


12.3  绿水青山如何成为金山银山?                     212


12.4  绿水青山与绿色发展                        216


13  “绿水青山”与“五水共治”的实践经验                  219


13.1 浙江省“绿水青山”的实践经验                    220


13.2 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工作情况                                      228


14  湖州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先行区                              237


14.1  湖州的生态文明建设                                                239


14.2  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241


14.3 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下一步安排                                    24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南大学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