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德识才学
不是“神”灯——德识才学的实践性
才如战斗队,学如后勤部,识是指挥员;才如斧刃,学如斧背,识是执斧柄的手。
谈论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德识才学问题的,似乎还不多见,但在史学与文学中,才学识的说法却由来已久。唐朝刘知几,是著名的历史学者。他说:“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
兼备才学识,固然不容易,但这种人也非极少。问题是在封建社会里,存在着压迫和剥削,统治阶级荒淫暴虐,做尽人间坏事,写历史的,能否据事直书呢?写,就有掉脑袋,灭九族的危险,司马迁就是一个受害者。吃得开的,只有那些御用文人,其特长是颠倒黑白,吹牛拍马,全看主子的眼色行事。其实拍马是为了骑马,最后还是为自己青云直上。鲁迅的见解很深刻,他说:“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时代长了,作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作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南大学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