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子》:
除此之外,赵光义还对盐、酒等重要生活用品实行了专卖,禁止民间私下酿酒。蜀地重要特产茶叶虽“听民自买卖”,却禁止出川,不得自行输出川峡地区。
川峡地区毗邻藏、羌、彝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少数民族部落肉食乳饮,日常消费需要大量茶叶,因而蜀茶是边地贸易的重要物资,利润极高。赵光义施行新茶法后,表面没有对茶叶进行专卖,却强行将蜀茶限制在蜀地内,在通往边境的要道上设置关卡,以军队把守,完全堵住了民间以茶获利的孔道。茶农售卖无门,只能将茶叶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官府,再由官府出面与少数民族部落交易,茶利尽数落入了朝廷的腰包。而百姓私自贩茶一旦被查获,就要处以流放,甚至杀头的重刑。
川蜀成都平原一带地狭民稠,百姓“耕稼不足以给”,多兼营纺织、采茶等副业。宋太宗陆续采取“博买务”、新茶法等新举措,大规模地与民争利,等于完全断绝了这些人的生活来源,黎民贫困不堪,全然不能自存。
一边是当权者毫无节制的强取豪夺,另一边,压在蜀地百姓头上的赋税徭役等负担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因“博买务”等加设机构而数倍增加,情况愈发恶化。宋太宗淳化年间,由于赋敛急迫,百姓失业,困顿无路,“于其心有所不可得忍,然后聚而为盗贼,散而为大乱”,民间起义不断。
到淳化四年(993年)春季,川峡天灾频仍,饿殍载道,民不聊生,终于爆发了大宋立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茶农武装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
起义军领袖王小波以“均贫富”的口号作为号召,又利用后蜀国主孟昶在蜀地的影响力,公然·宣称内弟李顺即是孟氏遗腹子,由此赢取了大量民心,义军势力一度横扫川蜀全境。不久,王小波在与宋军对抗中战死,妻弟李顺继续率部与官兵鏖战,并一举攻克川蜀政治经济中心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
宋太宗赵光义以心腹宦官王继恩为帅,调集大军镇压。虽最终平定蜀地,但“蜀乱由赋敛苛急,农民失业”,赵光义深受震撼,被迫下《罪己诏》,先是将责任推给了蜀地官员,道:“朕委任不当,烛理不明,致彼亲民之官,不以惠和为政,管榷之吏,唯用刻削为功,挠我蒸民,起为狂寇。”又称“自今而后,永鉴前弊,改弦更张”,终于放弃了对蜀地财富“剃头式”的劫掠。
有大臣建议道:“蜀土虽安,其民浮窳易扰,愿谨择忠厚者为长吏,使镇抚之。”赵光义深思熟虑后,委任名臣张咏出知成都府,寄予厚望。
张咏为当世奇才,为人豪放,行事不拘一格。他到任后巡视蜀地,晓谕百姓,使之各安其业。又鼓励士大夫参加科举考试,理刑恤狱,文武得人,蜀境大治。张咏本人因此而步入宋初名臣之列,得以与宰相赵普、寇准齐名。
然蜀地货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宋太宗赵光义多次召集重臣廷议,集思广益。由于大臣们多是文人出身,高处庙堂,远离江湖,不了解经济流通,不熟悉民间状况,也拿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