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丙义口述历史》:
迁居“明清建筑博物馆”
1954年,也就是我初中毕业那一年,姨公龚春霖因家道衰落,经济困难,准备变卖三牧坊的房产。原来我姨公龚春霖所在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在抗战时期就受战争的影响,销路大减。抗战胜利以后,内战又爆发,国内的销售继续锐减。在30年代初中期,公司的人员曾多达一千五百名,到1948年,公司的人员就只有一百零五人了。1949年4月公司的外国资方以唱片的销路不良为由,宣布停业,并从中国撤资。于是姨公就失去了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那份营业部主任的职务,经济陷入困境。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们移居福州南后街文儒坊65号居住。文儒坊这座住宅是母亲的娘家,是祖传的房产,据说母亲也有一份房产权。因为,兄弟姊妹一多,产权就分散了。我母亲只是其中的一支,又是女的,只有很小的一份。住宅的面积也不小,我们住的是花厅的几间厢房。
文儒坊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之一。因为这里是母亲本家所在地,我小时候常来玩。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这些坊巷加上南后街,是早在唐末五代就开始逐渐形成的古代街区,如今保留下来的多为明清建筑,所以又被称作“明清建筑博物馆”,其中有十五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地灵人杰,名人故居,星罗棋布。在中国近代史上,严复,沈葆桢,林觉民,林旭……他们的生活背景或多或少都映现在三坊七巷。有人统计,由三坊七巷走出的近现代文化政治精英,竟达百余人。文儒坊也是人才辈出。在1958年前,虽然坊内住宅十分破旧,但门上挂有“状元”“解元”“进士”等御赐牌匾的就有十余家。我家大门上也有一块“进士”的牌匾,据说是母亲祖辈某人留下的。文儒坊19号是林则徐母亲的故居,后来又成为民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的家。陈季良是抗日名将,在1937年9月江阴保卫战中,面对敌机狂轰滥炸,他率舰队浴血奋战,身负重伤,死后被追认为海军上将。文儒坊51号是清朝乾隆时名将甘国宝的故居。甘国宝历任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等职,他一生中最精彩故事是在台湾写下的,他保卫了台湾,抗击了倭寇,因此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的名人。2003年福建成立关于他的研究会,同年台湾也成立“甘国宝历史文化研究会”。文儒坊尚书里,则有明朝抗倭名将张经的故居。当时,使我感到惊奇的是,在文人雅士扎堆的文儒坊,竟出现过这么多的名将。
文儒坊斜对面的宫巷,有林则徐之子林聪彝的故居。林则徐本人的故居也在文儒坊附近,现已成为林则徐纪念馆。
我在少年时代就熟悉三坊七巷,我和同学曾经按照自己所知道的名人,走街串巷,寻找他们的故居……就这样,身边这些乡贤逐渐潜移默化,成为我心中的楷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林则徐。林则徐写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对联,是对山河雄伟的赞美,也是比喻做人要胸怀宽广,既要有宽容的性格,又要为人正直,不要有私欲,才能刚强。我一直把林则徐写的“无欲则刚”四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