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它历久扎根,攀援上下五千年;
它枝叶繁茂,触及一切世事人情。
“美学大师”韩德民邀你开启一场关于中华传统“孝”文化的探索与巡礼
韩德民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国际美学协会会员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
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美学与中国思想史
这一次,他集儒家文化、古典哲学、正统美学研究之大成
带来在国学领域的重磅力作《孝悌与君子》
写下关键词的第一篇!
在孔子看来,“孝”的思想是服务于其“仁学”的,因此父亲犯了错,儿子得替他瞒着;
在孟子心中,“孝”的思想多被运用在“仁政”上,因此大孝的舜治家也治得了天下;
在荀子的理论中,相比感情,“孝”更是一种颇具“仪式感”的行为规范。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N世同堂,这是传统观念中的完满家庭;
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完美家庭”中,母亲、妻子、婆婆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境地和使命?
当“孝”成为古代升官的一大考量标准,人们渐渐学会了包装和炒作,“孝”也变味了;
对于家族内部某些纷争,法律对其“隐身”,家长特权显然更有用——家丑不外扬。
哲学的思辨、史学的精神、文学的语言、美学的笔调,
解密你心中一知半解的“孝”文化!
本书是“国学关键词著述”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从父子关系谈起,追溯孝悌之渊源,援引《孝经》等著作以及孝道经典故事,阐述千百年来孝悌伦理观念对中国人生活和处世的种种影响。本书着重分析了孝道精神与仁、礼、政治等关系,以及这一伦理道德对中国人家庭结构、女性地位以及政治风化构成的影响。作者提出了“恺悌君子”的概念并加以论证,对孝悌这一中国式情感做了创新性探究。
引 言
孝与仁
一 父子相隐
二 子承父道
三 孝与为政
四 祖先崇拜
孝与仁政
一 大孝的舜
二 良知良能
三 经与权
四 理想国
孝与礼
一 子之道
二 孝与教
三 孝悌与身份
四 尊师与孝亲
恺悌君子
一 何谓君子?
二 彬彬君子
三 “君子”和“战士”
四 “公德”和“私德”
《孝经》
一 《孝经》的创作
二 《孝经》的流传
三 《孝经》的内容
四 《孝经》的影响
五 围绕《孝经》的其他著作
孝与家庭结构
一 父慈子孝
二 兄友弟恭
三 十世同堂
孝与女性地位
一 寸草春晖
二 妇姑恩怨
三 寡母持家
政治中的人伦
一 孝治
二 风化
三 举孝廉
司法里的孝悌
一 春秋决狱
二 父母官
三 亲族复仇
参考文献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南大学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