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宋代学术笔记代表作品之一,考证史实,评论精当。
卷一
容斋随笔二十九则
欧率更帖
临川石刻杂法帖一卷,载欧阳率更一帖云:“年二十馀,至鄱阳,地沃土平,饮食丰贱,众士往往凑聚。每日赏华,恣口所须。其二张才华议论,一时俊杰;殷、薛二侯,故不可言;戴君国士,出言便是月旦;萧中郎颇纵放诞,亦有雅致;彭君摛藻,特有自然。至如《阁山神诗》,先辈亦不能加。此数子遂无一在,殊使痛心。”兹盖吾乡故实也。
罗处士志
襄阳有隋《处士罗君墓志》曰:“君讳靖,字礼,襄阳广昌人。高祖长卿,齐饶州刺史。曾祖弘智,梁殿中将军。祖养、父靖,学优不仕,有名当代。”碑字画劲楷,类褚河南。然父子皆名靖,为不可晓。拓拔魏安同父名屈,同之长子亦名屈,祖孙同名。胡人无足言者,但罗君不应尔也。
唐平蛮碑
成都有唐《平南蛮碑》,开元十九年,剑南节度副大使张敬忠所立。时南蛮大酋长染、浪州刺史杨盛颠为边患,明皇遣内常侍高守信为南道招慰处置使以讨之,拔其九城。此事新、旧《唐书》及野史皆不载。肃宗以鱼朝恩为观军容处置使,宪宗用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议者讥其以中人主兵柄,不知明皇用守信,盖有以启之也。裴光庭、萧嵩时为相,无足责者。杨氏苗裔,至今犹连“晟”字云。
半择迦
《大般若经》云:梵言“扇搋半择迦”,唐言黄门,其类有五:一曰半择迦,总名也,有男根用而不生子;二曰伊利沙半择迦,此云妒,谓他行欲即发,不见即无,亦具男根而不生子;三曰扇搋半择迦,谓本来男根不满,亦不能生子;四曰博叉半择迦,谓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五曰留拏半择迦,此云割,谓被割刑者。此五种黄门,名为人中恶趣受身处。搋,音丑皆反。
六十四种恶口
《大集经》载六十四种恶口之业,曰粗语、软语、非时语、妄语、漏语、大语、高语、轻语、破语、不了语、散语、低语、仰语、错语、恶语、畏语、吃语、诤语、讇语、诳语、恼语、怯语、邪语、罪语、哑语、入语、烧语、地语、狱语、虚语、慢语、不爱语、说罪咎语、失语、别离语、利害语、两舌语、无义语、无护语、喜语、狂语、杀语、害语、系语、闲语、缚语、打语、歌语、非法语、自赞叹语、说他过语、说三宝语。
八月端午
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张说《上大衍历序》云:“谨以开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宋璟《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赞公少公
唐人呼县令为明府,丞为赞府,尉为少府。《李太白集》有《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序》。盖阳曲丞、尉,石艾尉也。“赞公”、“少公”之语益奇。
郭璞葬地
《世说》:“郭景纯过江,居于暨阳。墓去水不盈百步,时人以为近水,景纯曰:‘将当为陆。’今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此说盖以郭为先知也。世传《锦囊葬经》为郭所著,行山卜宅兆者印为元龟。然郭能知水之为陆,独不能卜吉以免其非命乎?厕上衔刀之见浅矣。
黄鲁直诗
徐陵《鸳鸯赋》云:“山鸡映水那相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天下真成长会合,无胜比翼两鸳鸯。”黄鲁直《题画睡鸭》曰:“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倚睡秋江。”全用徐语点化之,末句尤精工。又有《黔南十绝》,尽取白乐天语,其七篇全用之,其三篇颇有改易处。乐天《寄行简》诗,凡八韵,后四韵云:“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鲁直翦为两首,其一云:“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十书九不到,何用一开颜。”其二云:“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如何春来梦,合眼在乡社。”乐天《岁晚》诗七韵,首句云:“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晏,物皆复本源。”鲁直改后两句七字,作“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禹治水
《禹贡》叙治水,以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次。考地理言之,豫居九州中,与兖、徐接境,何为自徐之扬,顾以豫为后乎?盖禹顺五行而治之耳。冀为帝都,既在所先,而地居北方,实于五行为水,水生木,木东方也,故次之以兖、青、徐;木生火,火南方也,故次之以扬、荆;火生土,土中央也,故次之以豫;土生金,金西方也,故终于梁、雍。所谓彝伦攸叙者此也。与鲧之汩陈五行,相去远矣。此说予得之魏几道。
敕勒歌
鲁直《题阳关图》诗云:“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又集中有《书韦深道诸帖》云:“斛律明月,胡儿也,不以文章显。老胡以重兵困敕勒川,召明月作歌以排闷。仓卒之间,语奇壮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予按《古乐府》有《敕勒歌》,以为齐高欢攻周玉壁而败,恚愤疾发,使斛律金唱《敕勒》,欢自和之。其歌本鲜卑语,词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鲁直所题及诗中所用,盖此也。但误以斛律金为明月。明月名光,金之子也。欢败于玉壁,亦非困于敕勒川。
目录
容斋随笔
随笔序………………………1
随笔卷一二十九则………2 欧率更帖…………………2 罗处士志…………………2 唐平蛮碑…………………2 半择迦……………………2 六十四种恶口……………3 八月端午…………………3 赞公少公………………3 郭璞葬地…………………3 黄鲁直诗…………………4 禹治水……………………4 敕勒歌……………………4 浅妄书……………………5 五臣注《文选》……………5 文烦简有当………………5 地险………………………6 《史记》世次………………6 解释经旨…………………7 坤动也刚…………………7 乐天侍儿…………………7 白公咏史…………………7 十年为一秩………………8 裴晋公禊事………………8 “司”字作入声……………8 乐天新居诗………………9 黄纸除书…………………9 白用杜句…………………9 唐人重服章………………9 诗谶不然…………………10 青龙寺诗…………………10
随笔卷二二十四则………11 唐重牡丹…………………11 长歌之哀…………………11 韦苏州……………………12 古行宫诗…………………12 隔是………………………12 张良无后…………………12 周亚夫……………………13 汉轻族人…………………13 漏泄禁中语………………13 田叔………………………13 孟舒魏尚………………14 秦用他国人………………14 曹参赵括………………14 信近于义…………………15 刚毅近仁…………………15 忠恕违道…………………15 求为可知…………………16 里仁………………………16 汉采众议…………………17 汉母后……………………17 田千秋郅恽……………18 戾太子……………………18 灌夫任安………………18 单于朝汉…………………19
随笔卷三二十一则………20 进士试题…………………20 儒人论佛书………………20 和《归去来》………………20 四海一也…………………21 李太白……………………21 太白雪谗…………………21 冉有问卫君………………22 商颂………………………22 俗语有所本………………22 鄱阳学……………………22 国忌休务…………………23 汉昭顺二帝………………23 三女后之贤………………24 贤父兄子弟………………24 蔡君谟帖…………………25 亲王与从官往还…………25 三传记事…………………25 张嘉贞……………………26 张九龄作牛公碑…………27 唐人告命…………………27 典章轻废…………………27
随笔卷四二十三则………28 张浮休书…………………28 温公客位榜………………28 李颀诗……………………29 诗中用“茱萸”字…………29 鬼宿渡河…………………29 府名军额………………30 马融皇甫规……………30 孟蜀避唐讳………………30 翰苑亲近…………………31 宁馨阿堵………………31 凤毛………………………31 牛米………………………32 为文矜夸过实……………32 送孟东野序………………32 喷嚏………………………32 野史不可信………………32 谤书………………………33 王文正公…………………34 晋文公……………………34 南夷服诸葛………………34 二疏赞……………………35 李宓伐南诏………………35 浮梁陶器…………………35
随笔卷五二十五则………37 汉唐八相…………………37 六卦有《坎》………………37 晋之亡与秦隋异…………37 上官桀……………………38 金日……………………38 汉宣帝忌昌邑王…………38 平津侯……………………38 韩信周瑜………………39 汉武赏功明白……………39 周召房杜…………………39 三代书同文………………39 周世中国地………………40 李后主梁武帝…………40 诗什………………………40 《易》举正…………………40 其惟圣人乎………………41 《易·说卦》………………42 元二之灾…………………42 圣人污……………………43 廿卅字…………………43 字省文……………………43 负剑辟咡…………………44 国初人至诚………………44 史馆玉牒所……………44 稗沙门……………………45
随笔卷六十九则…………46 建武中元…………………46 带职人转官………………46 上下四方…………………47 魏相萧望之……………47 姓氏不可考………………47 畏无难……………………48 绿竹青青…………………48 孔子欲讨齐………………48 韩退之……………………49 诞节受贺…………………49 左氏书事…………………49 狐突言词有味……………50 宣发………………………50 邾文公楚昭王……………50 杜悰………………………51 《唐书》世系表……………51 鲁昭公……………………52 州县失故名………………52 严州当为庄………………53
随笔卷七十八则…………54
孟子书百里奚……………54
韩柳为文之旨……………54
李习之论文………………54 魏郑公谏语………………55
... ...
温馨提示:请使用石家庄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