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先生是一个永远不满足于既往及当下辉煌,永远在探索中前行的作家。
《爱好哭泣的窗户》写的是流动在当下的情感纠葛,人物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懵懂的任性,整体呈现出清新、轻盈的面貌,在叶兆言庞大的文学世界里别具一格。而其内核则是具有永恒性的“爱与困境”的话题,作家细腻描绘了主人公在三角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由此被激发的性别认知、性向困惑等,在种种奇特遭逢后,仍旧保持着难得的天真与纯粹。
爱何以带来困境,又该如何走出困境?没人能给出答案。
可那又怎样呢,就去爱好了,“重要的只是人性中这份爱,这份真挚感情,能有个实实在在的着落”。
盛戎性格温吞天真,孔欣煜莽撞直接、带点儿神经质,两人的感情来得莫名其妙又迅急热烈,在孔欣煜无意的一个恶作剧后,盛戎开始对自己有了不一样的性别认知。而孔去而复返的“渣男”前男友的出现,以及这个前男友和盛戎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都让三人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无解,也让盛戎对自身的认知、对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充满了怅惘的迷茫……
天正在变色,阴沉沉的,一场大暴雨即将来临。这个海边城市经常会下雨,盛戎没带伞,行李箱里也没有伞,忘了拿。走着走着,眼看着雨就要下来,如果不赶快找个可以避雨的地方,肯定会被淋成落汤鸡。说时迟那时快,开始有雨点了,雨点很大,来势极其凶猛,前方不远处正好有个不小的可以避雨的公交车站,盛戎连忙拉着箱子跑过去,还没来得及赶到,还差那么几步,雨哗啦啦下来了,打在公交车站的玻璃顶棚上,噼里啪啦乱响。
幸好在公交车站躲雨,雨再大,也淋不着。仍然没想好应该去哪儿,盛戎还在想,心里还在盘算。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盛戎追随孔欣煜来到这个城市,一直都是和她住在一起。除了租住的那个小屋,盛戎就没在别的地方待过,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安置自己。过去的这些日子,盛戎的生存状态一直都与孔欣煜有关,一直都在围绕她设计,是孔欣煜改变了盛戎的生活方式,她改造了盛戎,也重新塑造了一个盛戎。在孔欣煜出现之前,盛戎的一切都是日常的、平庸的,没有任何波澜:上学,考试,再考试,升入初中高中,考上大学,找单位实习工作,所有这一切,好像都是早就注定,都是已经安排好的。
是孔欣煜改变了盛戎的生活轨道,她随心所欲的人生态度,她的不计后果,她的歇斯底里,她的一头金发,包括她那非常狂野的做爱方式,让盛戎这个循规蹈矩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出格,越来越不像话,越来越疯狂。是孔欣煜让盛戎变得不男不女,是孔欣煜让盛戎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模样,这一切,恰恰又都是盛戎所不曾预料的,都是盛戎所希望的,都是盛戎所乐意的。盛戎非常愿意这样,无怨又无悔。盛戎其实很享受这些出格,毫无疑问,盛戎享受了这些不像话,盛戎享受了这些疯狂。
雨很大,非常的大,脸上全是打湿的雨水。事实上除了雨水,更多的应该是泪水。盛戎发觉自己不知不觉中,流淌了很多眼泪。公交车站顶棚是透明玻璃,暴雨如注,仰望天空,看着雨水哗哗直下,仿佛天也在伤心痛哭。一想到这个,盛戎索性毫无顾忌地放开来哭了。这时候,让眼泪尽情地流吧,反正别人也看不到。听母亲说,盛戎小时候就爱哭泣,一碰就哭,为此父亲很生气。为了让自己像个男子汉,为了让父亲满意,盛戎真的就很少再流眼泪,但是在内心深处,还是本能地想哭泣。人的心灵上都有扇窗户,盛戎拥有的是一扇爱好哭泣的窗户,平时总是在掩饰,在掩饰这种内心深处不断涌动的悲伤,而掩饰悲伤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让眼泪流下来。
一辆公交车开了过来,很空的一辆车,车上几乎没有人。公交车停下来,等了一会儿,见等候者并没有上车的意思,又缓缓地开走了。看着公交车远去,盛戎有些后悔没上车,为什么不坐到车上去呢。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也不知道公交车会驶向哪里,管它要去哪儿呢,反正现在没地方可去,反正是走投无路,爱去哪儿就去哪儿。此时此刻,盛戎很像水面上的一片浮萍,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结果下一趟公交车又一次开过来,他毫不犹豫地上去了。
一 001
二 006
三 015
四 024
五 034
六 045
七 057
八 066
九 077
十 087
十一 097
十二 109
十三 120
十四 138
后记 151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叶兆言的故事总是引人入胜,我想这是来自于他写作时令人尊敬的诚实,正是这样的诚实让他的才华和叙述中的人物故事熔于一炉,让他的故事张开了,让我们的阅读迅速投入进去,并且不能自拔。
——余华
叶兆言近年来的写作彻底放下了架子,越来越多地考虑小说的可读性和耐读性,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调整之后,其小说空间更显明朗而宽大,俗中见雅,对人性的探索也抵达了令人满意的深度。
——苏童
叶兆言的写作,大文弥朴,至言不饰,用意精深,下笔平易。他的散文,言浅可以托深,微小可以喻大,诚恳庄重而趣味横生;他的小说,叙事力求现代,细节力求实证,恍兮惚兮而真假莫辨。
——第16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作家”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