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修士们也没有忘记大大地赞美镇长一番。当他们到达那片废墟以后,就开始琢磨:今天晚上要怎么过呢?要怎么修葺这些破房子呢?
这里曾经是一个农庄。在9世纪初,这片土地曾经遭到法国人的侵略。那时候,镇里的居民们就是从这里出发,前去抵抗法国人,或者说,至少要打消他们摧毁村庄的念头。
在这三个修士中,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年轻人,他在废墟附近察看了一番后,马上就想到该怎么修葺房子了:这个地方石料随手可得,虽然不能用来做梁柱,但可以用来打地基;附近的树木可以作为木材;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溪潺潺流过,能为修士们提供充足的水源。
他们在黎明前就离开了小镇,但因为他们中间有一位老人,走起路来颤巍巍、慢悠悠的,等他们到达这片废墟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一开始的时候,那个聪明的年轻修士,就想到要找几根木棍,把毛毯绑在上面,随身带着。他在石块中间整理出一片空地,点起火,安顿好老人,又派了另一个人到河边去取水,自己则在篝火上烤土豆做晚餐,这些土豆是一个好心妇女施舍的。
祈祷完毕、吃过晚餐后,夜幕降临,他们也进入了梦乡。第二天一早,在那个聪明的年轻修士的带领下,他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就这样,对这座与世隔绝的建筑的修复工作开始了,五十年后,当我们进入到这个建筑里面时,会发现它改变了许多:
原来,它是一座简单而粗糙的建筑,但是看上去很结实,有时还能为路人和牧羊人遮风挡雨。它的底层十分宽大,上面一层则较小;房子后面有一个小小的菜园隐藏在石头中间,它能为修士们提供一部分食物。在房子的底层,有一个小教堂、一些小房间、一个食堂,还有一个带储藏室的厨房;在房子上层还有一些房间和一个大仓库,通常用来存放那些体积很大却很少用到的东西;在仓库的右边,那条老旧虫蚀的楼梯脚下,有一个小阁楼,外面的光能通过一个小窗照进来。
现在这里的修士已经从最开始的三个增加到十二个了。最初的三个修士中有两个已经去世,他们葬在修道院菜园的深处。剩下的那个修士也已经年老多病,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那个聪明而能干的年轻修士。
修士们平时不是工作,就是祈祷,给周围的邻居们带来了不少好处。因为他们中有四五个是神父,可以在星期天或者节日的时候为周边缺少神父的村落和市镇做弥撒;可以给新生儿洗礼、为年轻人主持婚礼、给去世的老人举行葬礼、在重要节日的游行队伍里拍照;并给所有有需要的人建议、告解和安慰。
像最开始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一样,他们还是依靠别人的施舍为生。但在许多年前,我们差点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因为老镇长去世之后,新一任镇长随后就骑着母驴来到了这里,质问修士们凭什么住在这儿。他们极其温和而谦逊地回答:这里当时就是一块被人们遗弃的土地,是他们在一无所有的废墟上建造起房子。因为镇长的质问,一些修士马上想要启程离开。这时,镇长退让了,告诉他们说还能再在这个地方多留一段时间。
很多年过去了,这位镇长也去世了,接任的是第一任镇长的孙子,他非常拥护他祖父的决定,并成功地敦促镇议员们通过了暂时的转让案,以慈善目的将这块土地赠予修士们。每隔十年,教会有权力更新这个转让案。然而修士们在附近村庄所做的善事太多了,有一次他们在市政厅里与主教神父交流时,主教神父决定将修士们居住的那块土地及上面的建筑永远赠予他们。主教神父满意而坚定地回应道,那是让议员放弃房子的最好方法,而且修士们没有任何财产,只能依靠别人的施舍为生。
修士们的努力和爱心使得修道院在一段时间后成为一座坚固而美丽的建筑。它附近流水潺潺,树木葱茏,花儿绽放,多么富有生机!这里的一切都变得整洁有序,焕发着无限的生命力。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20世纪。这一天修道院里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