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0.00    
  • ISBN:
    9787563945559
  • 作      者:
    詹亮浈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美丽山水,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角色,是他们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他们在创作中赋予原本并无情感的山水以热情、好客、豪放、婉约、娇羞等各种各样的人的性格,于是,山水穿越千年,成为前人的代言人,向后来人倾诉那些深藏在内心的情感和话语。本书选取经典诗词,让人们在浅斟低吟中感受诗人、词人或热情、或孤独、或豪迈的情感,聆听他们的心声,欣赏他们眼中的美丽山川。
展开
作者简介
  詹亮浈,福建长汀人,85后,福建省作协会员,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供职于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著有《闽中八府》、《秦时明月汉时关——古诗词中的边塞豪情》、《顶顶厉害的小熊皮斯》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站在无数前人吟咏过的美丽山川的面前,忽然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所幸,美丽的山水并未嫌弃我们这些粗鄙的后来者。它们仍然以宽广博大之胸怀,拥抱每一个来访者。于是,它们只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吵吵闹闹的话语声中,想起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怀念王湾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思念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展开
精彩书摘
  谢灵运: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谢灵运有一句名言:“魏晋以来,天下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这也是成语“才高八斗”“八斗之才”的由来。在这里,谢灵运借曹子建的权威,夸自己的诗名,多少有点不够谦虚之嫌。然而细细品咂,却又不得不叹服,谢灵运之诗名在同时期,乃至后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可谓无人可以望其项背。
  初次听闻谢公之大名,不是这句名言,也不是那句著名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而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因为好奇,便查了资料,随之哑然失笑。“谢公屐”乃喜欢游山玩水的南朝诗人谢灵运所特制的一种登山木屐,前后齿可装卸,上山时可卸下鞋子的前齿,下山时则可卸下后齿。谢灵运这个老顽童可真会玩!
  的确,谢灵运确实会玩,山水诗人兼旅行家,当然首先他必须是“多金男”。说起谢灵运之家世,不是时下区区的高官之子可以概括得了的。谢灵运,祖籍今河南太康,生于今浙江虞南,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秘书郎谢■之子,袭爵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谢灵运,读尽天下诗书,也游遍世间山水,于是便练就了一手好字,写出了一手好诗。
  因时逢祖父、父亲相继去世,家族突遭变故,少时谢灵运被寄养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中,直至15岁方才回到建康,故小名客儿。谢灵运18岁袭封康乐公,21岁出仕。历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自立,创刘宋,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的爵位被降为康乐县侯,后又历任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等职。
  谢灵运自恃门阀高贵,又因才华横溢,恃才傲物,因在政治上并未取得如文坛上的威名,心理落差极大,便牢骚满腹,不理政务,纵情山水,放浪形骸,乃至一次又一次地被同僚排挤、打压。谢灵运任临川内史时,或因太过张扬,或因严重渎职,司徒刘义康遣使郑望生拘捕谢灵运。可是谢灵运不仅暴力拒捕,还命手下将郑望生给扣押了起来,后来竟兴兵反叛。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很快,谢灵运被镇压。宋文帝爱惜其才华,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谢灵运被流放广州。
  宋文帝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谢灵运密谋让人在流放广州途中劫囚车,东窗事发后,彻底触怒了宋文帝。最后,宋文帝以“叛逆罪”处死了谢灵运。一代文豪,风流才子,就此魂断他乡。
  谢灵运的死,对于中国诗坛来说,无异于巨星陨落,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长空,美丽而又短暂。
  在此,不论谢灵运在政治上的手段如何,只言其文学成就。谢灵运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自成一派之宗师地位。在他手中,玄言诗开始向山水诗过渡,并不断确立了山水诗在士族诗坛中的地位。《中国文学史》称谢灵运是“山水诗由附庸蔚为大国,而玄言诗则由大国降为附庸”。于是,谢灵运成了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旅行家,山水诗人的鼻祖。
  毛泽东对谢灵运也是大为赞赏,他认为如果没有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那么唐人的山水诗便不可能迅速成熟、佳作迭出,也不可能涌现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大批优秀的山水诗人。
  来看谢灵运的这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谢灵运辞去永嘉太守之职,归隐故乡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此诗作于这个时候。始宁庄园是其祖父谢玄经营起来的庄园,规模浩大,包括南北二山。诗题中的“石壁精舍”是谢灵运于北山修建的一座书斋,“湖”是巫湖,镶嵌于南北二山之间。
  清晨、傍晚,气候变化多端,这一脉山水吞吐着日月精华而轻灵秀美。融于山水之间,抛却所有烦恼,忘记一切过往,山就是我,水也是我。从峡谷中出来的时候,天气还早,如今要登上小舟了,方觉天色已晚。环顾四野,丛林、山壑聚敛着周遭的晚景,天上的云彩也逐渐收拢,收拢这飞扬的暮色。水中的菱叶、荷花,在盈盈一水之间随波逐流、起伏摇曳;菖蒲和稗草相依相偎,冷暖无言。
  我希望自己永远能手执拂尘,漫步在南边的小道上,能一直这样开心地欣赏着东面窗口的景色。如此,放下所有忧愁,心如古井无波,心情便会顺畅起来。这是我想说的,如果你想要保养身体,想要一个舒畅的心情,我希望你能如我一般,放空自我,寄情山水。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是谢灵运山水诗的名篇和代表作之一。连诗仙李白都爱不释手,他曾在诗歌《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中引用:“……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王夫之曾在其著作《古诗评选》中如此评价谢灵运的诗歌:“谢诗……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而这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便是最好的佐证。这个时候的山水诗,还未曾完全脱离玄言诗的影响,在描绘山水美景之余,总免不了“寓情于景”,甚至无病呻吟。这与后世的怀古诗、咏史诗又不一样。怀古诗、咏史诗是情感的自然抒发,是登临历史遗迹、回望历史烟云时自然而然的情感表达。而谢灵运时期的山水诗中的情感表达抑或是哲理阐释,显得有些勉强而生涩,有强加于读者之嫌。不知王夫之之评语是赞许谢灵运,还是委婉批评呢?
  早于这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一些时候的《登池上楼》,则表现得尤为明显。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谢灵运出身于士族门阀,他不可能像陶渊明那样轻松自如,说走就走,彻底隐退。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还是想要积极入世的。看着眼前生机盎然的江南春景,更加悲从中来。美景在召唤,可谢灵运却无法释然放手。个中苦楚,恐非常人所能理解。因此,这诗便不再是纯粹的写景诗、游记诗了,其思想内涵仍然摆脱不了文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凉心境。
  最后再说说谢灵运一生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作品——《山居赋》。《山居赋》以“赋”的形式,大篇幅描摹山水,大开大合,浓墨重彩,非功力深厚者所不能及。
  《山居赋》详尽地描绘了始宁别墅一带的山川自然之景与亭台楼阁之人文景观,包罗万象,一年四季,花鸟虫鱼,蔬菜水草,不一而足。全文不吝溢美之词,大赞家乡壮丽山水,大发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之情。在一定意义上说,《山居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纯文学作品了,更是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它甚至被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地理方志学家陈桥驿教授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
  ……
展开
目录

谢灵运: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     001
谢 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007
王 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012
王 勃: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018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023
张九龄: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     028
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034
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039
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046
王 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051
李 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058
常 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064
杜 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069
戴叔伦: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077
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082
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088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094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100
杜 牧: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106
温庭筠: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     113
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118
高 骈: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126
韦 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132
刘 沧:那堪独立斜阳里,碧落秋光烟树残     /     138
许 浑: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143
林 逋: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     148
柳 永: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     /     154
张 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     160
梅尧臣: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     165
王安石: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     171
苏 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177
秦 观: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     186
张元幹: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     192
陆 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198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     204
戴复古: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     211
元好问: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     216
张可久: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干     /     222
贯云石: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     /     226
高 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     231
朱彝尊:过垂虹亭畔,语鸭桥边,篱根绽、点点牵牛花吐     /     235
查慎行: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     24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