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祖籍考》:
家谱按记述范围不同,有统谱、合谱、支谱之分,按记述时间不同,有初修谱、续修谱、再续修谱(第三次后编修之谱要署上实际次数,如三修、五修)之别。我国编修家谱历史悠久,在其几千年的漫长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内容和体例。家谱的内容一般包括本姓源考、迁徙情况、祠堂祠产与坟茔、字辈(派字)、家训族规、世系、人物传等方面,常用体例为谱序、凡例、恩荣录、祖宗遗像、本姓源流、迁徙情况、祠堂祠产与坟茔、字辈(派字)、家训族规、世系(以图表形式记述)、人物传记、艺文、文字契约、派字、编修与捐资人员名单、附记。编修家谱是一个家族的一项极为重要、极为严肃的事情,不但要耗去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规矩,诸如“欧(阳修)苏(轼)体例”要求的“三不” (即不书生女,不书继娶,不书妾),被誉为家谱范本的清康熙《孔子家谱》则明确规定“凡不孝、不悌、违背祖训、为下贱、干名、犯义、人僧道、邪巫、不按字辈命名者,均不准入谱”,凡此种种,都体现了家族修谱的严肃性。 “敬宗收族,凝聚血亲”,“修族谱以联疏远,笃宗族以昭雍睦”,由于家谱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它和方志、正史一起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我国民间修谱兴盛于明、清,但有的名门望族于唐宋时就编修家谱。我国最早的一部梅氏宗谱就是编修于宋代,其名称为《宛陵宦林梅氏宗谱》,此也使安徽宣城梅氏成为现今国内历史最长、世系最清楚的文化世家。正因为家谱对了解家族传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有的梅兰芳传记在讲梅兰芳家世时,为了证明梅兰芳祖籍在泰州,大都说确认梅天才为梅巧玲生父主要靠梅秀冬家代代相传的《泰州梅氏家谱》作为依据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