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育儿叫旅行》,知性妈妈的阅读宝典+家庭出游的育儿攻略——365天有100天在出行游玩的孩子,是怎样学业优异人品出众全面发展的?不玩电子游戏,小脑瓜里布满中国地图下笔就写出游记美文的十龄童,是怎样养育成长的?动人的启迪,温暖的激励,这本家庭出游助益孩子成长的精彩实录,由知名媒体人陈寄倾心撰写,它朴素、沉实和丰硕,值得与您分享。
《有一种育儿叫旅行》一书选自陈寄(轩妈)为儿子轩宝撰写的旅行记录博文。陈寄,毕业于复旦大学英语系。这位曾经的媒体人,现在的全职妈妈,文字里充溢着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孩子的满满爱心,折射着关于带孩子旅行的思考和实践。
从7年前,最早的一次城市郊外走起,到如今,十岁儿子的脑海已经布满了一张中国地图;从古村、古镇、古城,到高山、大海、雪原,孩子的语言出现了绚丽的表达;从过目不忘地记住高速公路繁杂的地名,到孜孜不倦地创作地图的兴趣,儿子的游戏世界里没有电玩,而是不断地想去走向山水和社会。
从出行中,轩宝对《新闻联播》《东方时空》《走遍中国》《远方的家》这些电视节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出行中,轩宝对各地新闻、气象、地理、人文和数字,有了迷恋般的热爱;从出行中,轩宝开始构想“三国路线游”,每天吟唱着“云之南”,倒计时想着去北京……轩宝的思维在延展,心胸在廓大,审美在提升,情绪在饱满。
本书的价值,就是当下社会普通百姓的一个育儿理念的实践尝试,朴素、沉实和丰硕,使本书有一种感人的力量,相信对读者家长会有一些启迪和深深的激励。
北京,最熟悉的“陌生人”
出行缘起:北京,中国的首都,旅行途中最不能错过的一站;轩爸说:孩子十岁时,最好的礼物是带他去首都
旅途特色:行前自己做北京功略,确定初次到北京必去的几大景点;玩转北京地铁
轩宝行为亮点:长城,故宫,天安门……轩宝看得激情澎湃;北京之行,令轩宝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地点:首都北京
时间:2014年8月
八月最后的十天,轩爸要去北京开会,问轩宝:“趁着还没开学,要不要也去一趟北京呢?”轩宝答:“当然要!好啊,要去北京了!”
北京北京,十岁的轩宝知道那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的中心。一直关注天气的轩宝,虽然对于北京的雾霾天心有余悸,也曾经说过“我可不想去北京,那里空气太差了”,可是当机会真的降临,轩宝还是抵不住内心对北京的向往,雀然上路。
过去的十年里,轩宝已经通过无数的途径知道了北京,知道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故宫,当然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对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而言,北京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熟人”。
那么,对于北京,轩宝真的熟悉吗?其实不然,否则,当高铁稳稳地停在北京南站时,轩宝就不会那么激动,那么兴奋。
是的,北京是一位经常挂在嘴边的“陌生人”。终于要见到盼望许久的、熟悉的“陌生人”了,轩宝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第一个进入眼睛的建筑物又是什么呢?
从北京南站换地铁2号线,抵达前门站,轩宝看到的第一个建筑物是正阳门,很方正很雄伟的城楼,灰砖筑成坚固的城墙,看上去就是豪情万丈的模样;再往上看,城楼的主色调是深红色和深蓝色,稳当而又内蕴丰富。轩宝喜欢这样的城楼,从大理古城到台儿庄古城,轩宝已经数次走上过类似的城楼。而正阳门呢,轩宝说:“它的建筑好像更复杂更精致,大概因为这里是首都吧。”
轩爸轩妈拖着行李箱,想先赶到酒店卸下行李,轩宝却央求:“等一下行吗,让我先拍张照,我要拍一下这个正阳门。”于是,隔着马路,轩宝把镜头对准正阳门,认真而虔诚。作为北京城的前门,正阳门是仪式感很强的城楼,见着它,轩宝感觉到了:北京是座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城市。
第二天,轩宝有机会走进正阳门,登上城楼,并且在城楼博物馆里了解关于正阳门的故事。正阳门是老北京人心目中的前门,恰巧也成为轩宝走进北京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的第一扇大门。一粒关于北京城历史的种子,被播散进了轩宝的心田。
轩宝在北京七天,出行主要依靠四通八达的地铁交通。每天早上,轩宝从前门或者是菜市口出发,往北或往南,往东或往西,去颐和园,去故宫,去天坛,去雍和宫……大大小小的景点去了十几个。地铁是轩宝走向旅行目的地的工具,而地铁时光也成为轩宝了解北京城的幸福时光。
车厢里,轩宝的眼睛牢牢地盯着地铁线路图,丝毫不懈怠,轩宝接受了轩妈交给他的指路任务,自然要尽心尽责;同时,轩宝觉得,这地铁图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有内容。轩宝发现,二号线是小环线,十号线是大环线,其他的路线则是各司东、南、西、北之责;而在这些线路图中,天安门赫然占据着中心之位。北京城果然是以天安门、故宫为中心;地铁的环线是方形的,地是方的,天是圆的,天圆地方,当代北京人跟自己的祖先息息相通。
地是方的,象征坚固,象征安全;天是圆的,象征无边无际,象征包容并且滋润万物。轩宝走在北京城里,走进皇家宫殿和皇家园林,看见了这样的“方”,看见了这样的“圆”,找到了北京存在于中国中心的理由。
下午三点钟光景,轩宝穿过天安门城楼,走进故宫。才过午门,望向四周宽阔的广场和厚实的宫墙,轩宝即大叫:“真气派!”等到走过太和门,走入太和殿前广场,轩宝才知:故宫故宫,越往里走,越往深处走,才越能体会到一个朝代的辉煌。
故宫,不管是故人的宫殿,还是老旧的宫殿,对轩宝而言,就是一组有故事的建筑,一组能激发小小男子汉中华气质的建筑。乾清宫,养心殿,坤宁宫,御花园……轩宝觉得这是一组复杂的、难记忆的名称,而正因为复杂,就更吸引轩宝。因为一旦记住了,轩宝就会多一个骄傲的理由。
轩宝喜欢抚摸那些玉石栏杆,或者索性在古老的台阶上坐下来。白玉如脂,经过岁月,散发出柔和低调的气息;而那些青石块呢,已经被岁月洗刷成最光滑的模样,与轩宝的身体温柔地接触。地是坚实的,地是四四方方的,轩宝身体下的那一块青石,曾经呵护过多少这个世间的过客。轩宝低头遐想:一代,两代,三代,四代……一直想到数不到头的那一代。
轩宝想不尽那过往的年轮,站起身,挥挥手,不再想,继续走过一个宫殿,又一个宫殿。红墙,黄瓦,红是深邃的红,而黄色呢,则是能透光的明黄色。在故宫,轩宝第一次发现,黄色是一种性格多变的颜色,当它出现在寺院庙宇中时,它低垂耳目,朴实无华;而到了故宫,这黄色就气势夺人,光芒四射。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叫作“时势造英雄”。故宫的黄色是象征皇权的色彩,而这皇权,为了庇护天下百姓,岂能不大气,岂能不耀眼,岂能不把最具生命力的光芒,照射到普天之下?轩宝在故宫,感受色彩因为历史而丰富的传奇。
在北京玩到的17个景点里,轩宝为故宫打出的分数是100分,仅比慕田峪长城低3分,排名第二。这样的取向,非常符合轩妈心目中对轩宝的判定:轩宝向来喜欢雄伟的东西,喜欢硬朗的东西,喜欢户外的东西,故宫应该是更适合成年人的地方。轩妈把这样的判定告诉轩宝,轩宝却说:“我喜欢故宫的,我们差不多是最后离开故宫的游客,五点半左右,里面几乎没人了,那时的故宫真的太美了。但是,故宫跟长城比,还是要差一点的。”
如果从建筑的丰富性、观赏性角度出发,人们十之八九会觉得故宫胜于长城;而轩宝却更喜欢建筑语言相对简单的长城,清一色的砖墙,道路沿山势起伏,每个烽火台都被严谨地编号,轩宝觉得这样的长城“比壮观更壮观”,这样的长城是北京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从功能上看,长城的故事很简单,防御外敌入侵;而从建造史上看,长城的故事似乎讲也讲不完。轩爸陪着轩宝走在长城上,走几步,停下来,从城墙上望出去,判断一下方向;再低头看那一块块整齐的砖墙,轩爸叫轩宝想像:很多年很多年前,工人们完全依靠人力采砖、背砖、砌墙。轩宝使劲地想,想不明白时,就想象自己如果出生在那遥远的年代,在这么炎热的太阳下,走崎岖的山路,背沉重的砖瓦……这么想着想着时,轩宝就觉得自己的祖先太伟大,自己生长在拥有这样的建筑奇迹的国度,真是太好了!
轩爸跟轩宝分析长城精神,奋斗,不气馁……一连串的正能量词语,轩宝听得热血沸腾,听得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炎热。在第十九号烽火台,轩爸轩妈停下了往上爬的脚步,轩宝却不愿停下。轩宝跟轩爸轩妈告别,转身,继续向第二十号烽火台前进。
轩妈远远地、远远地看着轩宝的背影,随着距离的增加,轩宝的身影看上去越来越小,后来,要通过辨认轩宝那条夺目的橙黄色裤子才能勉强找到他,最后,轩宝彻底消失在轩妈的视线范围之内。虽然看不见轩宝,轩妈的心却稳妥着。空旷悠长的长城,它太强大了,它一定会用它的强大影响轩宝,鼓励轩宝,为轩宝注入最有力的成长营养素。
果然,轩宝比轩爸轩妈又多“征服”了一个烽火台;重逢之后,轩宝说:“下次来,我要走得更高!”轩爸说:“好呀,以后我们每次来都要走一段长城,看看儿子什么时候能把长城都走完。”
走过长城,走过故宫,之后,又陆续走进了北京其他几处古迹,在北京的最后一天,从天坛回住处的路上,轩宝说:“我已经基本走遍了北京的景点。”这样的话,听在成年人耳朵里,或许会觉得太偏颇,但轩妈觉得,十岁的轩宝,能够有这样的机缘,初步体验北京,初步探访北京,把北京这个“熟悉的陌生人”真正纳入拥有自主认知概念的中国版图之中,就已经是值得庆幸、值得骄傲的经历了。
十岁,刚刚好可以记住北京的地铁网络,刚刚好可以记住故宫的黄色琉璃瓦,也刚刚好可以记住长城上那一块接一块的石板路。十岁,还可以用羡慕敬佩的眼光望向新华门门口的那对石狮子,记住站岗的军人那挺拔的身姿,然后为自己加油打气:“为了这了不起的中国,我要加油!”
……
自序:我的育儿天堂
代序:同行且珍惜
上篇:格物、致知 (3-7岁)
三岁起的不间断的有意识旅行,可极大拓展孩子的感知世界
一、走出家门,制造“内存”:出行,就是打开孩子脑海的最好行动
二、扩展时空,引导方位:将家庭出游,变成愉悦和激活大脑的最佳机会
三、重复更迭,发掘脑海:出行的目的地不是目的,过程和培养大脑记忆是目的
四、强化“编程”,激发梦想:每一次出游,都是植入教育和培养习惯的良机
下篇:诚意,正心(7-10岁)
旅行,建立孩子完善的、终生的价值观
五、自织“网络”,身心践行:在旅行中,让孩子养成自发的思考和写作习惯
六、山水人文,凝固情趣:设计旅行主题,打造孩子的精神情怀和创造思维
七、以点带面,走向远方:旅行,会让孩子放大心灵,拓宽认识世界的境界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坚持带孩子行走,孩子将拥有丰富的心灵。我把美好的育儿时间写在了一本关于旅行的书里。《有一种育儿叫旅行》关乎爱,关乎成长,关乎行走。谢谢你们的爱,我也把我的爱送给你们。
——轩妈(作者陈寄)
★好玩乐学,边游边悟,和孩子一起走天下,这是多么美的人生体验!带孩子享受有温度的旅行,给孩子留下最珍贵的体验,确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轩妈先行,您也可以做。作为一名三岁孩子的父亲,正是本书给予了我带孩子旅行的力量。
——刘博(男,央企行政主管)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女儿小的时候,每年都会带她去旅行,直到初中毕业,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旅行,真的是让孩子开眼界长智慧的好方法,在这个电玩和课业主导孩子生活的今天,请认真读下这本书,带着宝贝出去亲近大自然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孙爽(女,外企高管)
★同感!回想女儿五岁独自一人乘飞机回家,不满十八独自去美国求学,深感自豪——均受益于常携女旅行。
——高宏(女,工程师)
★轩妈的书,情真意切,不容错过!可惜我看到时女儿已经二十岁。好在我的育儿经验与轩妈不谋而合,以至于女儿酷爱旅行,且热衷于背包独行。十八岁的东南沿海各省,十九岁中缅边境的版纳原始森林和中俄边境漠河北极村,二十岁的拉萨纳木错林芝日喀则,所涉猎的人文地理多于同龄人不少。而与轩妈相比我却少了其善于思考总结的文笔和奉献于众多妈妈们共享的爱心,惭愧!
——张莉(国企人力资源高管)
★在现在这样浮躁暴戾的社会环境里,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是很多人父母担心的事情。感谢轩妈的分享,献给更多的父母。
——李柯(女,在线教育机构专业人员)
★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一定要带着孩子去旅行,特把此书推荐给年轻的父母们,且行且成长,且行且珍惜。
——张英(女,国企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