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图说世界考古故事
0.00    
  • ISBN:
    9787563935260
  • 作      者:
    盛文林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在人们的眼里,考古活动是神秘的,似乎总与探险、奇遇等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更多的考古发现是漫长而枯燥的寻找、发掘过程。《图说世界考古故事》所讲述的考古故事,在世界考古史上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具体的考古过程却并不为许多人所了解。《图说世界考古故事》在参考大量考古资料的基础上,综合既有的研究成果,力图将当时的考古发现过程全方位地展示给大家。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象形文字逐渐被科普特文字代替。
  人们以惊奇的眼光注视埃及的象形文字达十几个世纪之久。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开始,欧洲学者大多认为它属于表意文字,或者是宗教仪式上使用的神秘符号。
  很明显,面对大量的文化古迹,人们却恍如雾里看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无法认识那些象形文字。它们被铭刻在文物的显眼之处,分明是在告诉人们这是打开古埃及文明之门的密码,可是能够解开这个密码的人在哪里呢?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就成了一个“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发布敕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最后写下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后,在遥远南方的一座神殿里发现的。
  公元4世纪出现的《象形文字集》,对将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到底谁是作者至今还不清楚。这部著作长期以来成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障碍物。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自于希腊文,近期的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真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
  《象形文字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安德烈·阿尔齐亚特的《图形的寓意》,还有弗朗切斯克·科罗纳的《波利菲尔之梦》。
  几百年来,许多近代学者对解读这些象形文字进行了尝试,然而这些尝试不是失败,就是漫无边际的想象。
  在解读埃及象形文字方面最有成就的是托马斯·杨和让一弗朗索瓦·商博良。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罗塞塔石碑”。
  这块石碑给解读象形文字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
  商博良借助自己丰富的语言知识,从国王托勒密的名字人手,在1830年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在拿破仑东征后,欧洲掀起的埃及学热潮中,有许多人立志解开象形文字之谜,商博良(1790—1832)就是其中一个。
  商博良出生于法国的洛特省,一生下来就具有明显的东方人特征,尤其像埃及人,后来他的同事也以“埃及人”来称呼他,但他却与东方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非洲考古故事
南方古猿的发掘
钾氩测年法的应用
解密古埃及文字
“保卫”帝王谷
揭秘金字塔
寻找图坦卡蒙墓

第二章 欧洲考古故事
荷马史诗考古
发掘地下死城
火山灰下的古城
深山里的“白色金子”
考古新观念
欧洲最古老的防御要塞
考古雅典卫城
奥古斯都陵墓揭秘

第三章 亚洲考古故事
破译楔形文字
挖掘“神之门”
亚述古国惊现
《圣经》的指引
重见天日的吴哥古城
打捞“南海一号”
遥感技术与殷墟
寻找周王陵
夏商周断代与碳-14测年技术

第四章 美洲考古故事
考古奥尔梅克文明
丛林中的古城:帕伦克
解读墨西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