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凉山彝语基础会话
0.00    
  • ISBN:
    9787105135646
  • 作      者:
    木乃热哈,叶康杰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木乃热哈,男,彝族,1956年生于四川省甘洛县,1977年考取西南民族学院,1982年2月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工作。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彝缅语族语言文化,在《民族语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民族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著有《甘洛民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主编《当代彝族母语文学作品选》;合著《彝语基础教程》《彝语词汇学》;主持完成“211”“985”工程子项目一“关于甘洛彝族语言和甘洛尔苏藏族语言使用情况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凉山彝语基础会话》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彝族语言及主意概况,由彝族及彝语文概况、彝语语音基础知识、声母、韵母、志调五节构成;第二章为彝族基础会话,共三十节构成;第三章为故事及文献节选,共五节构成,各节里从彝族名著里选取了若干故事和有教育意义的篇目。最后附录里900个词汇是彝语里最常用词汇。
  《凉山彝语基础会话》在彝语会话部分里,同时使用了彝语注音符号和国际音标,非母语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彝语注音符号和国际音标自学彝文。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彝族语言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属于彝语支语言的民族还有纳西族、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基诺族。1950年开始,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川康工作队,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四工作队,在普查全国彝语并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以各地彝语语音、词汇的异同为主要依据,参照语法和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具体情况,将现代彝语划分为北部、南部、东部、西部、东南部和中部六大方言区。各大方言区又可分为若干次方言区和土语区。
  (1)北部方言:又分为北部次方言和南部次方言。主要有圣乍、义诺、所地、田坝等土语。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和云南西部和北部地区。包括四川省所有彝族居住的各县市,云南的永善县、永仁县、元谋县、禄劝县、华坪县、永胜县、宁蒗县、兰坪县、剑川县、中甸县等。
  (2)南部方言:分为东部土语、西部土语和西北部土语。以云南石屏县彝语为代表,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蒙自、玉溪、思茅、文山4地区的41个县、市。
  (3)东部方言:以贵州威宁、云南的寻甸、禄劝彝语为代表,主要分布在贵州彝区、滇东北及楚雄州地区的40个县、市。
  (4)东南部方言:分为阿细、阿哲、撒尼和阿扎土语。以云南宜良、弥勒彝语为主要代表,分布在云南的昆明市、开远市、广南县、富宁县、麻栗坡县及广西的那坡县等22个县、市。
  (5)西部方言:分为西山土语和东山土语及5个次土语。以云南巍山彝语为代表,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州、德宏州、楚雄州、临沧地区和普洱市等20个县、市。
  (6)中部方言:以云南大姚彝语为代表,分为倮倮泼和里泼土语及3个次土语。主要分布在云南楚雄州的10个县。
  彝语各方言之间差别较大,基本不能通话,但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仍然基本相同。语音方面辅音多、元音少,韵母基本上为单元音,声调一般只有3~4个;词汇方面同源词较多,达40%左右;语法方面基本语序为主语一宾语一谓语,修饰语位于被修饰语的后面,动词、形容词、部分助词重叠表疑问,部分动词辅音清浊交替表自动和使动,用声调变换表施动和受动的语法范畴等等。
  二、彝族文字
  在中国的文字体系里,真正拥有原创文字的民族只有汉文、彝文和纳西文三种文字。彝族文字,在汉文史书里被称为爨文、韪书、罗文、倮倮文、夷文或毕摩文字等。彝族文字创制或产生于何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难以考证。到今天为止,学界尚无定论。汉文文献(史志)均有彝族使用文字的记载。如《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载有《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和《远夷怀德歌》,简称《白狼歌》或《白兰歌》。丁文江先生依据维亚尔德《leslolos》和《云南通志》所载的爨语,发现白狼文与倮倮文有将近22个相同的字。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彝族语言及语音概况
第二章  会话
第三章  故事及文献节选
附录:彝语常用词汇900
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