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国人:尊老爱幼》:
阿布力孜·努来克:让爱在阳光下绽放
阿布力孜·努来克(1934~ ),维吾尔族,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英阿瓦提村村民。
1997年9月的一个早晨,阿布力孜·努来克在忙完农活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出生不足10天的汉族女婴。老人在路边等了半个小时,见没人来领孩子,便毫不犹豫地将婴儿抱回家。第二天,他一边寻找孩子的父母,一边抱着孩子到镇医院看病。医生诊断婴儿患的是肛门畸形,但孩子太小,无法做手术。半个月过去了,仍没有人来认领。老人渐渐下了决心:要抚养她长大成人。后来,老人又给女儿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阿依布拉克(维吾尔语:月亮泉)。
为了保证阿依布拉克的营养,阿布力孜·努来克买来奶粉,并拌上自己亲手磨的核桃粉和羊油喂给孩子吃。他说:“孩子要长身体,还要做手术,不能亏了她。”可他自己却常常吃茶水泡馕。
“就是把家里的地和羊全卖了,也一定要为我的女儿治好病!”由于经常外出求医问药,阿布力孜·努来克家的田地荒芜了,羊也顾不上喂了。3年里,为了给阿依布拉克治病,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花了1.2万多元钱,用尽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向镇农村信用社借了5000元钱。
阿依布拉克在阿布力孜·努来克老两口的疼爱中渐渐长大,但她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只知道自己有一个温暖的家,有非常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她不明白,为什么父亲总让自己学汉语。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阿依布拉克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扑在父亲的怀里哭了。阿布力孜-努来克摸着女儿的头说:“虽然你是汉族,但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一定要彻底治好你的病,将来把你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阿布力孜-努来克夫妇倾尽所有照顾患病汉族女孩的事迹感动了村里的村民和镇上的党员干部。在大家的爱心捐助下,2006年,阿依布拉克的手术终于成功了,她的疾病彻底治愈。
在父亲的影响下,如今的阿依布拉克已成长为一个孝顺父母、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用自己一颗感恩之心帮助着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安淑萍:守护爱的天使
安淑萍,黑龙江省依兰县依兰镇康园社区居民。
安淑萍9岁丧父,19岁丧母。父母的早逝让她变得很坚强,也很懂事。1985年,在明知要照顾两个叔公、抚养三个小姑子的情况下,她不顾哥嫂的反对,与张健结婚了。虽说日子苦了点,一家人对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女儿小玉安出生后,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脑瘫。他们夫妇四处寻医问药给女儿治病,从未放弃希望。1991年,在冰棍厂工作的丈夫又下岗了,这个家唯一稳定的经济来源没有了。安淑萍毅然承担起了赚钱养家的重担。既当嫂子又当妈,她尽力补偿着三个小姑子缺失的母爱。为了让三个小姑子能安心读书,安淑萍从不在她们面前谈论家里的经济情况。每年的开学时间,都是她最难熬的时候。为了她们的学费,她有时要硬着头皮借上好几家。就这样一直坚持着把她们三个供到了初中毕业,还求自己哥哥帮二姑子找了工作。
1995年,丈夫张健在打工时意外受伤,患上了严重的心肌炎,不能再从事体力劳动。从此,家庭的重担完全落到了安淑萍一个人身上。1996年,二叔公患上脑血栓瘫痪了。安淑萍二话没说,每天为老人端水端药、伺候大小便、定期擦洗,毫无怨言。1997年腊月初七,二叔公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两年后,老叔公又得了二叔公一样的病。安淑萍像亲生女儿一样又伺候了他9年。
20多年的风风雨雨,磨去了安淑萍青春的容颜。7000多个日日夜夜,见证了安淑萍岁月的艰辛。曾经如花的容貌,如今写满沧桑,但却找不到愁容。她常说:“只要我不倒,这户人家就不会散。”安淑萍常常教小玉安唱歌,一起手舞足蹈地看电视。她用坚韧告诉人们,穷困的人家也有歌声和笑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