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回忆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
0.00    
  • ISBN:
    9787503453656
  • 作      者: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回忆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是从广东政协和全国政协、广州市政协等单位历年所征有关孙中山在广东进行革命活动的史料中选出,以亲历和亲见亲闻的回忆录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文献资料和加工整理资料,全书刊载史料三十七篇,三十五万字左右。 陈惠丰主编的《回忆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分为三编,第一编,记述了一九一七年夏天,孙中山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以反对段祺瑞的北京政府破坏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的行径,然后率海军南下广东,建立护法根据地。 第二编,记述了一九二○年八月,援闽粤军奉孙中山之命从闽返粤,打败了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 第三编,记述了一九二二年底,驻广西的滇桂军杨希闵、刘震寰等部和驻西江的部分粤军,响应孙中山的号召,组成西路讨贼军,出梧州沿西江东下讨伐陈炯明。
   
展开
内容介绍
  陈惠丰主编的《回忆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 》介绍了,从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五年,孙中山曾先后 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同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相对抗 。这标志着他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失败后,为坚 持民主革命,打到军阀,统一中国,建立真正的民主 共和国而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三个阶段。书稿汇集 了程潜、黄绍兹、邓演存、鹿钟麟等40多位曾经生活 在民国初年或曾经工作在孙中山身边的重要历史人物 撰写的回忆文章,主要从不同侧面描绘了一九一七至 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在广州先后三次建立革命政权的详 细经过。
    
   
展开
精彩书摘
  四援闽粤军开赴潮梅地区补充整训自中山先生炮击莫荣新后,表面上虽尚能相安一时,但与桂系之间裂痕已日渐加深。中山先生为维持援闽粤军向外发展的默契,亦决定命陈炯明率所部克日离开省垣开赴潮梅地区补充整训。莫荣新正深虑援闽粤军在省垣久驻,有变生肘腋之患,对此当然求之不得。出发时间在一九一八年一月下旬,我随陈炯明、邓仲元及总部部分人员乘坐宝璧军舰离省垣前往汕头,大部分总部人员和一部分军队则另乘福安运输舰前往。总部在广州只留一后方办事处于惠州会馆,由副官长黄强(后改任总参议)主之。援闽粤军抵汕时受到潮梅镇守使刘志陆、潮循道尹吕一夔等及地方人士的盛大欢迎,刘志陆为广东梅县人,虎门陆军速成学生出身,辛亥光复后曾任广东陆军混成协司令部执事官(中尉级),一九一三年讨袁失败后投效桂军,据说曾拜莫荣新为义父,以后迭受莫的提拔,升任至桂军军长,并与林虎、马济结为金兰兄弟,同有桂军少壮派之目。吕一夔为广西陆川人,向有些“名士”气(后曾任广西财政厅长)。刘吕二人虽属桂系,但为人皆作风圆滑,对援闽粤军表面上还算敷衍,我在总部工作时,亦颇得些协助便利。
  援闽粤军总部行辕驻碕碌,所属部队均陆续开往指定地点集训,暂以三个月为期(二至四月)。由于原省防军二十营多数装备殊劣,每营亦仅有枪二三百支不等,合共不过五千支枪,自改编为援闽粤军后,莫荣新除拨过少数开拔费“送客出门”之外,对于械弹方面绝不予以补充。虽由“长于交际’’之黄强在省垣奔走呼吁,亦毫无效果。当时陈炯明、邓仲元等均感到实力单薄,不足以膺此援闽一方面重任,鉴于向莫荣新呼吁无效,遂决定实行中山先生在穗同意的一项计划:一方面向惠潮梅地方人士借枪,另一方面向海内外热心赞助革命人士募捐筹饷。经过三个月的分头奔走商借枪械,共借到各种枪械二千余支,子弹数万发。当时向地方人士借枪曾订有鼓励办法:规定能募得人枪二百即任为营长,人枪六十任连长,人枪二十任排长,其不愿当军职或零星枪支则估定枪价,借用后如有损失照价赔偿。根据这一办法,当上统领的有黄凤纶(陈炯明亲信),当上营长的有张化如、陈炯光(陈炯明之弟)等。援闽粤军在就地获得人员枪械补充后,开始扩编了约有十营。至于筹饷借款,在惠潮梅地区收效不大,主要是当时地方经济凋敝,有钱者不愿革命,有志革命者多是穷人,向华侨方面筹款,因已由中华革命党统一办理,总部遂不直接在海外进行。
  二月中旬,第二支队司令许崇智抵汕头,旋在潮安设立司令部。许鉴于自己与副司令关国雄及各营官长均素未谋面,军中合作恐有困难,乃商请陈炯明、邓仲元调我担任该支队司令部参谋长,帮助他协调内部人事和策划军事工作,同时,又向陈、邓请调吴忠信以总部上校参谋名义到第二支队参赞戎机,陈、邓均予同意照办。许随率第二支队开赴蕉岭集训。当时该支队共辖四营:第八营营长关国雄兼;第九营营长刘茂棠;第十二营营长邹武(邹旋辞职,以徐军雁继);第二十五营营长谢文炳。此外,我顺道经兴宁原籍借到枪械五十支,加以总部拨来三十支,新编成一个卫士连,以邓刚为连长。当时支队军费限于编制,异常拮据,而许之旧部官佐多来相随,以是除正式编制人员八折支薪外,其他额外人员则仅给微薄之津贴,计分二十元、十二元、八元三级。但由于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感召,不仅许崇智的闽军旧部纷纷来归,海外华侨亦多闻风报效,如美洲华侨蔡鹤朋、吴泽理,南洋华侨张民达、罗立志等皆其著者。他们来部队后,都分别受委为参议、委员、差遣等职。
  当援闽粤军整训期间,中山先生在粤环境日趋恶劣,桂陆(荣廷)滇唐(继尧)始终不就军政府元帅之职,而政学系岑春煊等又阴谋从中捣乱,使中山先生备受掣肘。胡汉民先既被阻不能继朱庆澜为省长,海军军费及国会经费亦难如期筹到。在军事方面,桂系对拥护或接近中山先生之部队均力图离间或加以压迫,陆荣廷并电邀海军总长程璧光赴武鸣晤谈以破坏孙程间的关系(程之被刺而死,闻与此事有关)。继又拘禁滇军师长时兼任大元帅府军政部长之张开儒而夺其军,使中山先生日感孤立。至于粤籍军队方面,援闽粤军开赴潮梅后,尚留省垣之魏邦平、李福林所部力量有限,且他们着意保存本身地位,动摇顾盼。
  桂系至此遂进一步嗾使非常国会议员中之动摇投机分子酝酿改组军政府。中山先生以形势恶劣,遂于五月四日向非常国会提出辞大元帅职,并留书告别粤中父老兄弟,随即赴汕头视察援闽粤军,随行人员有胡汉民、朱执信等。此时陈炯明已率总部人员前进至大埔三河坝设立行营,准备进攻福建。中山先生抵汕后,即经潮安而至三河坝对陈炯明面授机宜,前方各重要将领均奉召至三河坝谒中山先生,备受勖勉。中山先生并曾亲至松口梅县视察,大大鼓励了当地的民心和士气。约一周以后,中山先生即离汕头道经日本返沪。五月十七日,援闽粤军开始向福建全线总攻。
  ……
展开
目录
第1编 一九一七年孙中山在广东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记孙中山南下广东建立政权
 孙中山南下护法后广东内部的斗争
 海军南下护法始末
 孙中山南下护法与援闽粤军的建立
 护法时期援闽粤军的建立和援闽战役的胜利
 朱庆澜与建立援闽粤军的关系
 跟随孙中山先生护法南下的回忆
 非常国会漫忆
 护法之役和桂系的再发展
 莫荣新破坏军政府募兵
第2编 一九二一年孙中山在广东建立中华民国政府
 孙中山就非常大总统职纪略
 跟随孙中山先生的回忆
 孙中山整顿海军的经过
 记孙中山的警卫团
 孙中山先生会师桂林的回忆
 追随孙中山北伐的回忆
 援闽粤军回粤、援桂的经过
 粤军援桂战役亲历记
 赣军参加援桂和第一次北伐
 广州非常国会片断
 陈炯明倡行联省自治及民选县长见闻
 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前后
 陈炯明叛变炮击总统府的经过
 孙中山移驻永丰舰经过及以后的活动
第3编 一九二三年孙中山在广东建立大元帅府
 孙中山回粤重建政权后的广东政局
 孙中山回粤重建革命根据地
 孙中山黄埔建军纪要
 略记孙中山“以俄为师”的决策及苏联顾问在广东的工作
 孙中山先生北上纪实
 跟随孙中山先生北上的回忆
 统一两广战争中的粤军
 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战争
 大革命时期广东工运情况的回忆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
 大本营财政部杂忆
附录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摘要)
 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大事记
主要参考书目
再版说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