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支枪》:
一碗面条把考察团的教授们划分为两派,即吃面条的一派和未吃面条的另一派。这碗普普通通的面条成了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它衡量对照着每一个人。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大学教师(主要是教授)考察团一行22人在英国访问期间曾遇到过这么一件小事。一天,他们下榻的某个小旅店,被告知不能提供晚饭。当领队和导游把这个消息通知给大家的时候,教授们一片哗然。“这怎么行呢!难道要把我们饿死不成!”大伙儿冲着领队(又叫团长)吼了起来。
团长说:“各位不要激动,我提一个建议,看看这么解决行不行。一种方案是我们一起租一辆车到城里吃饭,因为这附近没有餐馆。另一个方案是,我们把餐费发给大家,由个人选择。在旅店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家咖啡馆和酒吧,不想吃饭的老师可以泡泡酒吧,喝喝咖啡,体味一下英国小镇的夜生活。如果有人想吃饭,就自己结伙儿打出租车到城里去。据导游介绍,这里距城里约有10公里,那里有一家中国餐馆,可以吃到汤面,一碗面条大概是5英镑。各位吃完了面条还可以顺便逛逛街,买买东西。怎么样,是同意第一个方案一起去吃面条,还是每人发10英镑自己安排?”话音刚落,几乎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喊:“发钱!”
于是每位教授当即领到了10英镑。
钱拿到手后,有几位教授说,今天中午吃多了,现在肚子还胀得很,晚饭一口也吃不下了。
还有几位教授表示,出国这几天体重增加了‘得想法子减减肥了,正好可以从今天做起。
另有几位对建议去酒吧坐坐的一个年轻人说,酒吧咱中国有的是,何苦“不远万里”跑到这鬼地方装情调呢?那位年轻人碍于情面没好意思再坚持。
其中有一位于教授说得最爽快:花5英镑去城里喝碗面条,还要打出租车,谁去谁有病!连面带车还不得10英镑啊!合人民币150块钱,那面条是金丝做的啊!不去,宁肯勒紧裤腰带也不去,省了。谁爱去谁去,我舍不得花钱。我回屋睡觉了,俗话说得好,“营养不足睡眠补”,睡着了,就不觉得饿了。
最后有四位教授经过反复斟酌犹豫,还是选择了去吃面条。他们三男一女合伙儿打了辆出租车,一块进了城。而那位女教授事先做了声明:“我一点都不饿,我是想去城里逛逛商店。你们男的先吃面,我在门口等着。等你们吃完了饭,陪我一起逛。”这位女教授自认为独具慧眼,一路上不放过任何地摊儿、小店,她好像比警犬还灵敏,四处寻找比中国便宜的袜子、内裤之类的,不停地在嘴里唠叨着各种商品的比价。
故事还没有结束。在整个考察团中,吃面条的是少数,仅有四个人(其实,只买了三碗面,在男士的劝说下,那位女教授要了个空碗,从其他三个人的碗里各分了一点,她说只是尝尝)。这四位教授由于采取了与大多数人不一致的选择,而受到了众人的群起嘲笑,在他们进城的那一刻起,这四位便成了考察团中的“另类”了。
“这几个家伙简直是臭极了,一个个自私自利的,看见吃的就红了眼了。”
……
展开
——阎连科
★劳马的小说出的是一种怪拳,跟一般小说的路子完全不同,他的语言非常直白,但是非常简洁明快,他是用近乎理性的、抽象的、跳跃式的句子陈述。
——雷达
★小人物是劳马观察和书写的对象,而他的小说反映和折射的则是一个大社会。劳马的小说大体属于社会批判小说。但劳马的批判又不是金刚怒目、怒火中烧、月黑杀人、风高放火式的仇恨。他的批判都是寻常人普通事,他是用讽喻、调侃、漫画式的笔调书写他的人物,因此他的小说有人间轻喜剧的味道。
——孟繁华
★他(劳马)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关于经常被误解为没有幽默感的中国文化的重新认识的方式。
——《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