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民国十大才女》:
“生于民族忧患,死于祖国中兴”,史良的一生,也记录了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妇女的苦难与欢欣的一生。
1987年出版的《史良自述》的最后一章名为《美的赞歌》,她写道:“我是1900年出生的,我很幸运能够生活在这个最美好的世纪。”这个为美而生的司法部长,值得我们去反复思考、理解她的一生、她的世纪。
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大律师、著名法学家,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抗战时期,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民主运动,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部长,曾任中国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第一个女部长,也是民国十大才女中领导职务最高的女性。
1900年3月27日,史良出生在江苏常州和平南路143号的庭院里,之所以叫史良,取意良心、良知。
史良出身于常州世代书香之家,自幼秉承了父亲倔强的品格和母亲干练的气质,从小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口才杰出。1919年史良参加“五四”运动,担任常州女师同学会的会长,还被推为省立第五中学、常州南师和女师三校学生联合会的副会长兼评议部主任,参加了学界联合会。为了查禁日货、鼓动商界和工人罢市罢工,她经常在外进行宣传演讲,许多函电文告均出自史良的手笔。史良1923年考入上海法科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925年“五卅”运动中,史良积极组织了示威游行,以至被捕,释放后主编了一个名为《雪耻》的刊物,宣传民族独立,反对列强侵略。
史良她们家是姐妹8个,她是排行第四,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全家10口人,主要就靠她父亲教书这点薪金来生活。
史良在一次回忆中说她妈在他们家用一个大缸淹一大缸咸菜,到吃饭的时候就切一点当菜来用。父亲史刚,性情飘逸,不愿走科举取仕的道路,只得以开设私塾所得的微薄收入养家。母亲刘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女子。家学渊源,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太多的财富,史良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因为生病,无钱医治,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史良小时候想喝一口米汤,家里又没有米,也没有钱,然后她爸爸就把床上的那个床单扯下来叫史良拿去当,当时史良才8岁,个子也很矮,当时当铺的柜台又很高,史良回忆说她踮着脚尖两个胳膊高高地把床单举起来送进窗口当了,才当了一块钱。
由于家庭没有钱上学,史良幼年时代在家跟随父亲读书,14岁才进入常州市武进县女子师范附小念四年级。入学后,她一直很用工,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孩子从小就有反叛精神。
1914年,在江苏常州女子师范附小,发生了一件轰动全校的事情,三年级的学生们因为不满自己的数学老师不学无术,在一个女生的带领下罢课三天。经过调查核实,学校解雇了数学老师,而领头的女生也被记了一次大的处分。这个领头的女生就是史良。
她十七岁的时候,她母亲想把她嫁给一个有钱的人家,史良不愿意,她父母就强行把她的生辰八字的庚帖送到那个有钱人家了。史良就蒙头睡觉不吃饭,跟她父亲怄气,斗气,以示抗婚,最后她父亲没办法,就把这个庚帖又要回来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