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经验:贵州师范大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选集》:
第二,关于干部作风与群众的关系——“是否心系群众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我们党向来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党必须坚持的三大优良作风,其中一个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2007年5月,习近平在《党建研究》发署名文章,进一步阐述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习近平认为:“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社会的主人。这种理念必须坚持,这种关系不能颠倒……是否牢记主仆关系、践行执政宗旨,是否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否恪守为民之责、履行为民之职,始终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内容,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公仆,那就不配做一名领导干部,也做不好领导干部。”习近平同志把是否心系群众作为衡量干部作风的试金石,甚至把它作为配不配当干部的高度,是对群众观认识的深化。
第三,关于权力运用与群众的关系——“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为好政、用好权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处理好的重要课题。执政用权好不好,就看群众怎么评价以及群众得到了什么实惠,而不是为己为私。我们几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充分认识到为政用权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性。2010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习近平认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根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准则,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习近平同志用质朴的语言深刻地表述了为政用权在于群众的重要性。
第四,关于执政目的与群众的关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同,党的中心任务也就不同。今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通俗一点,就是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