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而且,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盲目指导使党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之风盛行。要把党从教条和本本的思想桎梏中解脱出来,确立一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路线,党才能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实践中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党把握航向的关键。延安时期已经到了非解决这个问题不可的时候,要巩固遵义会议以来的正确路线,真正把党正确的思想路线坚持下去,也必须要从根本上清除党内的错误思想路线。
第四,如何在经历革命重大挫折和失败后维护党的权威和团结统一。由于长期的处于分散的广大偏僻的农村根据地,客观上造成了党内山头主义盛行,其后又发生了几次分裂党的阴谋活动,一些犯了错误的同志也有思想上的顾虑,容易产生消极怠工和抱团的思想。当长征胜利结束后,再任由这些错误在党内存在,必然分散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极大地影响党的团结统一。
2.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延安时期,针对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任务及党员队伍状况,毛泽东提出了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强调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对党员先进性做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实事求是的模范,远见卓识的模范以及学习的模范等,一共列举了6个方面11个“模范”。后来,毛泽东又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重要文章,成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光辉文献。刘少奇撰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撰写的《我的修养要则》、《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陈云撰写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问题。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毛泽东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的基本原理,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对民主集中制的内涵作了完整、明确、科学的表述,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