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湖中间东西向有一条大河,叫宋河。河床深而狭窄,每逢汛期来临,西部山区的山洪暴发都汇人这里(属遂平奎旺河发源地)。由于河床容纳不下,山洪就四处漫溢,像凶猛的野兽横冲直撞、咆哮而下,冲毁村庄、淹没良田,下游的人们连年遭水害,苦不堪言。为治这水害,当地的民间还有个世代相传的古老传说。
太上老君得知宋河这一情况,亲临查看后,决定从南山到北山筑一道大坝,把洪水拦腰截断,方可解除下游水患。随后召集民工,老君爷亲自带领开始动工。万事开头难,筑坝得先清理地基,河床上人山人海,有的挖,有的铲,有的担,有的抬,轰轰烈烈,忙个不停。可是白天干一天,到晚上又恢复了原样,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都不见一点成效,老君非常着急,可又想不出啥办法。他暗下决心,夜晚亲自动手,从此以后,晚上再也顾不上回家。老伴非常挂念,便提着香喷喷的饭菜,来到劳动工地。这时已近深夜,可工地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只见河底有一头像猪一样的庞然大物,头扎在地上呼哧呼哧地在拱土,拱一下,堆得像座小山,这样不停地拱,土越堆越多,她心想这是啥东西呢?她就大声喊:老头子,你在哪儿?老头子你在哪儿?前两声没人应答,第三声,老头子答应了,一声憨叫,震耳欲聋:“我在这儿!”她仔细端详,原来这一庞然大物就是丈夫的原形——大猪精。惊恐之下,把老伴吓死了。老君来到老伴身边,一看饭在一旁,老伴在地上躺着,已气绝身亡。他悔恨不已,老伴已经死去,再也唤不回来,一气之下,掂起饭罐子摔在地上,饭菜溅得普天下到处都是。据传,世间遍布的鹅卵石头就是太上老君扔掉的馒头,黄色的癞礓石就是饭中的丸子。老君一气之下也命归黄泉。现在崦岈山景区中的老君峰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新中国建立后,在上级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遂平全县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兴修水利,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最终修筑起这样一座高大雄伟的综合性大坝,既能防洪,又能排水、灌溉、水产养殖、游览观光。人们昔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后来,又经过几次加固、维修、整改,而今大坝焕然一新,可防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尽管这是大跃进年代完成的人工湖,但毕竟是崦岈山人民乃至全县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历史见证,其精神是值得我们纪念和发扬。
请大家顺我的手势向西看:那远远近近环绕狮象湖的层层叠叠的群山,要进出只有眼前这唯一的道路和出口;由狮子、大象两座山把门,里面形成的天然盆地——也就是咱们今天要去的景色宜人、地貌奇特、风光秀丽的天然氧吧“红石崖”,它是崦岈山风景区的延伸景区。
该景区由卧虎山、九龙山、圆顶山、跑马山、凤凰山、平果朵、尖山等7座主峰构成。进入红石崖景区,大家向北望,这座山就叫卧虎山。你看它肥胖的身躯,头朝西,尾朝东,在那儿伏卧着,好像在呼呼酣睡;再看它身上那一道道石垣如一道道虎皮斑纹,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妙不可言。这座山体的西端又叫龙山,因为从山腰到山顶上下依次排开共有9条形体起伏裸露在山体表面的石垣,像跃跃欲试、活蹦乱跳的9条蛟龙。山腰间是九龙山烈士陵园,陵园里安葬着三十多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国家和民族解放捐躯的革命将士,他们的功绩无量,永垂千古;现为遂平县青少年学生、党员、干部红色传统教育基地。
这里是红石崖村委所在地,您看该自然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山上林木苍翠,郁郁葱葱,村前一条河自西向东绕过,形成半包围状态,真乃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宅地,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