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传(增订本)》:
五六月间,王明曾参加苏联欢迎高尔基回国大会,并同斯大林谈话。孟庆树回忆说:1928年高尔基回国后,在苏联国家大戏院开了欢迎会。支书别尔曼要绍禹代表大中学生参加欢迎会并讲话。布哈林先作报告,然后各界致欢迎词。绍禹讲话后,被请上主席台,恰好坐在波克罗夫斯基②和斯大林之间,斯大林隔壁坐着高尔基。当绍禹致欢迎词后和高尔基握手时,高尔基说:“非常感动,非常感动!”波克罗夫斯基向斯大林说:“请允许给我五个像哥鲁别夫(绍禹)这样的青年研究历史。”斯大林说:“可以。”……散会时,主席团人都从边门出去。斯大林说:“我和你一块走吧。”从大戏院一直走到克里姆林宫。路上斯大林夸绍禹俄文学得不错,并问道:“你看陈独秀这人怎样?”绍禹:“仅就普通为人说,他也许不算个坏人,生活很朴素,说话也爽直。但从一个共产党领导人看,那他不行。”斯大林:“为什么?”绍禹:“他对马列主义懂得的太少了,政治上不行,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的了解都是错的,作风又是家长制,不听别人意见……等。”斯大林:“对的。别人和我说的也和你说的差不多。”斯大林还问道:“你是否愿意到波克罗夫斯基那去学历史?”绍禹:“要学几年?”斯大林:“五年。”绍禹:”我想学一二年,就回去参加实际工作。”绍禹回校后,把遇到斯大林的情况告诉了米夫。米夫说:“秋白已来。他要你去见他,以便和你商量六大工作。”过了几天,绍禹到别特尼茨卡亚大街25号去,那里已到有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和邓颖超、杨之华等同志。③
6月18日前几天,王明在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负责人谈话时,担任翻译。孟庆树回忆说:“六大开会前几天”,“斯大林和代表团一起吃了晚饭。8时开始谈话。先把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阶段和形势问题,从理论上、实践上反复地说明,说了三个钟头。”“在斯大林同志谈话时,参加谈话的中国同志又给他提了很多问题,他都详细地回答了。” “大家基本上同意了斯大林同志的意见。就连有些幼稚得可笑的问题,斯大林也不厌其烦地给以[予]解释。”“谈完时,已是次晨8时。斯大林问还有什么疑问,还可以再提出来,大家都说没有了。斯大林说:‘饿了吃饭吧。’并说:‘哥鲁别夫(绍禹)!应该给你这个翻译一个列宁勋章。’秋白懂俄文,听见了笑说:“是的,很对,斯大林同志。”①
王明后来谈到这次的情形时说:参加讲话的六大的有些代表,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革命的基本问题都懂得很少,因为有时向斯大林同志提出一些很可笑的问题,但是斯大林同志总是很严肃地谆谆然地作解答。例如,有人发问:“中国新的革命高涨到哪一天来呢?”“革命高涨是直线的呢?还是曲线呢?”等等一类的幼稚问题。斯大林详细地解释,革命高潮来到的日期不能预定,但是,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余孽,八小时工作制等,并未解决。因此,新的革命高涨必不可免地要到来;而到来的快慢早迟,不仅要看国内外各种客观的条件如何,而且首先要看党对于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所作的准备工作如何,才能决定……又如有人发问:“中国革命须要好些个马列主义理论家才能胜利呢?”斯大林同志答道:大约五十个,因为你们中国很大,没有五十个真正精通马列主义理论并能独立地运用马列主义去解决问题和领导工作的同志,是不行的。不过,这五十个要是真懂马列主义的,而不是只能在马列主义下喊革命口号的人等等。诸如此类并且比这更幼稚的问题还很多,斯大林同志始终是有问必答,表现出难以比拟的那种真正诲人不倦的风度。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