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基于人口规模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
第三种解释比较有新意,但因分界过于宽泛仍不利于深入考察老龄化进程中的高龄化现象。第四种解释固然有其可循依据,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70岁并未达到一个明显的劳动参与变化的界限,鉴于此,在探讨高龄化现象时,本书采用第一种观点,即高龄老人为80岁及以上人口。
(二)人口老龄化与人口高龄化
1.人口老龄化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
“人口老龄化”一词,来源于英语Ageing of Population,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众所周知,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①它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角度的阐释;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一个静态角度的阐释。从更为宽泛的动态来看,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持续增大时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在总人口中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可见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并不一定表现为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大,也并不一定出现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相对于总人口比例的概念。“从经济学意义上的老年人口概念出发,也可以对应微调人口老龄化的界定标准:一是指经济学意义上的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