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
0.00    
  • ISBN:
    9787511531124
  • 作      者:
    王爱云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既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后所开展的三大文字改革任务即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主要研究内容,梳理记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关于文字改革的思想、政策和实践,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字改革的壮阔曲折历程,在此基础上对文字改革特点、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深远影响进行客观评价,并深刻总结文字改革中的缺点、不足和经验教训,以期对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有所启发和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
  在50年代领导文字改革过程中,中共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字改革政策,将汉语拼音字母的主要作用由拼音文字调整为辅助识字。周有光曾经将拼音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字母作为国家的法定文字;第二层次,以字母作为法定文字的构成部分;第三层次,以字母作为法定文字的辅助符号。第一层次为狭义的拼音化,第二和第三层次为广义的拼音化。如果说新中国文字改革推行了拼音化,也只是指推行了《汉语拼音方案》,属于广义的拼音化中的第三层次。
  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文字改革成果已经推动我国文化落后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人民教育文化素质大为提高的形势下,为了避免人们在拼音化问题上产生拼音化就是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的误解,中国共产党又及时调整文字改革工作任务,将语言文字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文字改革成果,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不再在政策层面提文字改革的拼音化方向。此后,拼音化方向只是学术层面研究的问题。
  三、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改革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文字改革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本质。
  文字是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与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运用有直接关系。不懂文字的人们既不能用文字来表达思想和跟别人交流思想,又不能阅读文件和书报,这就使运用民主权利受到一定限制。正因如此,千百年来文字掌握在少数统治者手中,成为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面对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广大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渴望学习知识和文化,以提高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本领。而要使文盲半文盲迅速地掌握使用文字,不能不正视传统繁体字的难认、难记、难写不易掌握的问题。为了广大劳动人民比较容易地掌握文字工具来学习文化技术,更充分地运用民主权利,而大力推行文字改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新中国文字改革的初衷和出发点。“文字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人民,特别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容易掌握祖国的文字。汉字简化是文字改革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减少学习汉字的困难和增加书写汉字的便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就毛泽东本人而言,他长期书写繁体字,却倡导“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并“首先进行汉字的简化”。这正说明文字改革,绝不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或一部分人的个人喜好出发,而确实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而采取的决策。
  文字改革方案的制定更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习惯,吸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例如汉字简化工作,大到“约定俗成”简化方针的确立,小到某一个字偏旁的选取、笔画的省减,都力求照顾群众中普遍应用的现实。首先采用群众所创造并且为群众已经习惯使用的简体字,同时运用群众习惯使用的简化方法(例如同音代替、草书楷化和减省笔画等)来创造一部分新的简体字。《汉字简化方案》的制定,不仅凝聚了专家学者的心血,更渗透着普通群众的智慧。正因如此,有专家指出:“简化字不是少数人关起门生造出来的,而是长期在社会流传、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人民政府推行简化字,只不过给这些长期在社会流传的俗字以规范字的身份。”
  对如何正确看待文字改革,1957年就有语言学家指出:“文字该不该改革,不决定于五百万知识分子对汉字的感情,而决定于六万万人的利益”,“文字改革本来不是为着现在已认识方块字的知识分子,而是为着现在还不认识字和将来要认识字的千百万劳动人民和我们的子孙万代”。还有人指出:“单就已经认识汉字用惯汉字的人着想,改不改都无所谓。可是咱们小学里每年有大量的新人学的儿童,咱们中间又有大量的文盲。为这两大批人着想,汉字就非改革不可。……汉字改革是关涉到多数人利益的一件大事。有些人不赞成汉字改革,找出种种理由,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多数人利益这一点。在社会主义的社会里忽略多数人利益,这是不妥当的。”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三、海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四、本书主要内容与框架
五、本书主要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近代以来的文字改革思潮与实践
第一节  清末文字改良主义思潮与实践
一、清末切音字运动及其汉字改革理论
二、清末的语言统一思想
三、清末学者提倡俗体字
第二节  20世纪初激进主义文字改革思想
一、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者提出“文字革命论”
二、章炳麟与新世纪派的汉字存废之争
第三节  民国初期的注音字母运动
一、注音字母的制定
二、注音字母的推行与修订
第四节  五四时期至二三十年代的文字改革思潮与实践
一、五四时期涌动的文字改革思潮
二、五四时期文字改革主张及其特点
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字改革实践

第二章  从理想到实践——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
文字改革的探索
第一节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字改革的关注
一、陈独秀的文字改革主张及实践
二、其他早期中共党人对文字改革的关注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一、瞿秋白等共产党人创制拉丁化新文字
二、拉丁化新文字倡导者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拉丁化新文字在陕甘苏区扫盲教育中的运用
四、拉丁化新文字在抗日救亡斗争中传播到全国各地
第三节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试验拉丁化新文字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视野下中共中央对文字改革的重视和支持
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在各根据地蓬勃发展
三、根据地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成绩和经验教训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
一、简体字在解放区广泛应用
二、文化界达成文字改革拼音化方向的共识
三、拉丁化新文字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

第三章  顺应时代需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字
改革全面展开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文字改革提上日程
一、新形势下文字改革问题的提出
二、文字改革的理论准备
三、中国共产党对文字改革的战略认识
第二节  新中国文字改革的开启
一、设立领导开展文字改革的专门机构
二、确定文字改革的方针和方案
三、整风运动中关于文字改革的争议
四、中共中央明确文字改革三大任务
第三节  文字改革的高潮
一、推行简化字
二、更改生僻地名用字
三、掀起推广普通话热潮
四、推行应用汉语拼音,开展注音识字运动
五、帮助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
第四节  文字改革在调整巩固中稳步前进
一、整顿滥造、滥用简化字现象
二、修订《汉字简化方案》,编印《简化字总表》
三、推进汉字整理工作
四、稳步推广普通话
五、汉语拼音推行中的调整
……

第四章  文字改革向哪里去——拨乱反正时期中国共产党
第五章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全面发展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