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员主体地位研究》:
若想真切把握哲学主体概念的内涵,我们必须对主体的能力结构和社会结构有准确的了解。首先,主体具有能力结构。主体的这种能力结构有三种基本要素构成:第一,主体自身的自然力。主体的自然力是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人本身就具有与自然物相适应的自然力,所以可以和自然物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以一种现实的、感性的力量同自己的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第二,主体的知识和经验。这是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因素。主体的知识和经验主要是指为实践主体所消化以及吸收的知识和经验,它主要是作为主体改造客体的目的和方法从而发生作用的。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证明,主体只有掌握了关于实践对象、实践手段及主体自身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才能根据主体的需要、客体的本性及实践手段所提供的可能性恰当地提出实践目的,并设计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步骤。主体对有关实践活动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得越深刻越全面,从事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也就越高。第三,主体的情感和意志。主体是有感情的高缀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情感和意志是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它对主体实践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实践能力发挥的程度,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体是知情意相统一的整体,主体能力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知识的主导作用,而且总是伴随着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努力。其次,主体具有社会结构。从社会构成来看,主体可以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三种形式。个人有其相对独立的实践范围和形式,在这个意义上,个人成为独立的主体,即个人主体。集团主体指以一定的集体、团体和群体形式进行实践活动时所形成的主体。阶级就是集团主体的一个重要存在形式。社会主体是指一定地域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整体。在阶级对抗的时代,尽管社会中存在着利益不同的阶级,但只要这个社会内部对抗还没有发展到外部冲突,社会就要在一定的意义和程度上以整体形式从事某些实践活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