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岁月留痕:上海图书馆历史记忆
0.00    
  • ISBN:
    9787543964143
  • 作      者:
    上海图书馆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岁月如梭,一晃,上海图书馆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在这六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发展,其中既有四馆合并时的初创回顾,也有馆所合并后图情发展的后续记忆。
  岁月确实可以留痕,《岁月留痕:上海图书馆历史记忆》邀请了上海图书馆29位资深业务专家,其中有年逾花甲,甚至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前辈,也有在职的业务干部,他们以真挚的情感投入,用口述的方式,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馆每个时期的各项业务,因此可以说,他们是上海图书馆馆史内容的亲历者,也是上海图书馆馆史的见证人。《岁月留痕:上海图书馆历史记忆》共有37个主题,按业务板块分类,分别为馆史、馆藏特色、业务建设及特色服务,这些板块基本涵盖了上海图书馆业务的方方面面,系统地记录了上海图书馆自1952年建馆以来的点点滴滴。
  这些珍贵的历史回顾,汇成了上海图书馆六十年来的业务宝典。《岁月留痕:上海图书馆历史记忆》收录了1952年上海图书馆开馆时的第一任馆长李芳馥先生以及1958年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上海市报刊图书馆四馆合并后首任馆长顾廷龙先生的工作轨迹。馆藏特色部分讲述了中外古籍珍本,无论在数量上和珍贵程度上,在国内外都是数一数二的,同时还重点记述了上海图书馆历年来编制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全国报刊索引》等享誉海内外的重要书目。从另一方面看,《岁月留痕:上海图书馆历史记忆》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其中既有口述者的简历,也有与之相关的历史图文资料,十分具有可读性。
  《岁月留痕:上海图书馆历史记忆》脉络清晰,史料真实,不仅使上海图书馆的历史档案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也可以让更多的读书人走近上海图书馆,并对它的史料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是建立科技图书馆网,刚开始叫上海工业系统图书资料协作网,就是选择一批大型的工业企业开展图书资料协作。1958年,上海图书馆成立了建网组,在建网组里有高丕琚等8位同志负责科技网的建设,后改为上海市工业系统科技图书馆协作网。开始时选择了两个系统做建网工作,一个是化工,一个是医药。当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图书资料不肯对外开放,工厂领导担心影响自己的科研和生产需要,外人进来看书了,我们保卫工作怎么做,遇到了这两个问题。当时建网组的同志有一个比喻称之为是贴橡皮膏,这个是什么?我在这个馆,跑你这个单位,不成功我就不走,我就每天来磨,所以叫贴橡皮膏。后来经过这两位馆长的努力,先建了2个系统,后来又建立了冶金、机械、电机、造船、仪表等8个系统,就有10个系统了。最后又建立了建筑、医院医疗和农业,把上海的各个行业的科技图书馆基本上都纳入了图书馆协作网。而且,每一个系统都选择一个藏书比较丰富、专业人员比较多、业务技术较好的作为组长馆。像化工系统就选择了上海化工研究院图书馆做组长馆,医药系统就选择了上海医药研究院做组长馆,冶金系统就选择了上海钢铁研究所做组长馆。
  上海图书馆成为核心馆,作为协作网的组长馆,各个系统的组长馆作为核心馆成员,这样就把中央在上海地区的以及上海本地的有关研究院、大的工厂、大的设计院等160多个科技图书馆:如上海轻工业研究院、造纸研究设计院、纺织研究院等都包括在内了。建立了以后,主要是开展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图书资料共享,就是统一借书,发了统一借书证。除了与上海图书馆之间借以外,相互之间也可以借,刚开始是一个系统,然后发展到整个协作网,160多家图书馆都可以借,最后是发展到大学系统图书馆,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另外每个单位发5到8张统一阅览证,凭这个证可以到协作网内的图书馆阅览,达到图书资料实现共享的最终目的。第二是编制专题目录。因为不像现在有计算机,那个时候都是卡片目录,你不编这个目录就无法开展互借,所以就编制了各种专题联合目录。第三个是交流经验,就是大家把办馆的先进经验,由上海图书馆组织起来进行交流。第四是培养干部,上海图书馆办了业务骨干训练班和馆长进修班。
  科技图书协作网建成后影响很大,科技人员反映也很强烈,在开全国科技大会的时候,上海地区一些科技代表就在大会上反映上海科技协作网的作用,这引起了中央文化部的重视。中央文化部在1960年的9月,由文化部图书馆处处长胡耀辉率领了天津、北京、广东、四川、湖北这5个省市和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两个图书馆学系的专家学者到上海来总结科技图书馆协作网的经验,待了3个月。他们参访了大约40多个单位,开了30多次座谈会,最后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上海工业系统科技图书馆协作网的经验》,由文化部作为部内文件,发到全国省(市)、文化厅(局)、图书馆,希望参照执行。据我了解,只有两个省市试过,一是天津市办过工业系统科技图书馆网,他们只办了医院系统,后来没有办成功;广东图书馆在广州也办过,也没有办成功。所以,科技协作网馆应该说对上海当时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创新起了很大的作用。如造船系统图书馆协作网为上海第一艘万吨轮做出很大的贡献,除了上海图书馆的图书期刊以外,它还利用造船系统的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船舶研究所,包括国防科委的704所、702所,上海柴油机厂、上海内燃机厂等这些单位的图书馆都参加了协作,当时给上海图书馆写了大量的喜报送过来,还请我们去参观。当时聂道融还领着我们去参观那个轮船。后来是三大系统协作,就是把大学图书馆协作网,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图书馆网,还有上海公共图书馆协作网成立了上海市图书馆协作委员会,三大系统并在一起了,对上海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是高等院校的协作网。1957年国务院下达了一个全国图书资料工作的方案,指定上海成立第二中心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是第一中心图书馆核心馆。上海中心图书馆由上海图书馆、科技图书馆、历史文献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组成,后来4馆合并由上海图书馆、复旦、交大、二军大组成。1959年又扩大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同济大学图书馆,就一起作为二中心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是核心馆。以后的高校图书馆协作网、科技图书馆协作网就是通过“二中心”渠道开展的。
  到了1959年,上海其他高等院校说你们6家统一外借、阅览,我们怎么办?因为上海还有39所高等院校。于是就成立了上海市高等院校科技图书馆协作网,成立以后可以馆际互借了。由上海图书馆发了统一的借书证和阅览证。就可以到各个大学去借书和阅览。另外,高等院校协作网主要的任务是外文图书资料采购协调。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外汇很紧张,分配上海的外文图书和报刊怎么协调?中央文化部决定,上海图书馆是外文图书和外文资料的陈列中心,如果分给上海1个品种首先保证上海图书馆,2个品种可以分给别的单位,3个品种可以给更多的单位。所以就需要有一个单位来协调,协作网成立了以后,就协调外文图书的报刊、资料采购。
  ……
展开
目录
馆史
回忆李芳馥
回忆顾廷龙
回忆潘景郑
筹建上图回顾
四馆合并
农村、市区网及全国第二中心馆
市区图书馆协作网
新馆建设
新馆现代化建设
新馆组织文化建设
图情联手,馆所合并
名人字画收集
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
接待国际友人

馆藏特色
藏书楼珍本文献
《上海图书馆西文珍本书目》
典藏家谱
盛宣怀档案
馆藏视听珍本文献
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

业务建设及特色服务
《中国丛书综录》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
《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
《全国报刊索引》
中文图书集中编目
读者服务工作与年展
参考咨询服务
专递与简报
上海一旧金山友谊图书馆
珍本复制
古籍修复
上海图书馆展览发展历程
上海图书馆讲座发展历程
高级专家咨询委员会
上海图书馆中专
图书流动车
上海图书馆综合服务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